6月11日, “2025 Intertextile FORUM纺织论坛”在大湾区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开展首日圆满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主办,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
本次论坛以“供应链重构:数智赋能 韧性破局”为主题,汇聚产业领袖、企业标杆以及品牌先锋,共同探讨数智化浪潮下纺织供应链的转型路径与未来机遇,为中国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intertextile forum
供应链重构 勾勒数智转型蓝图
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纺织产业在“双循环”新格局下重塑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节点。
面向未来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激烈的商贸竞争,围绕行业数智化与供应链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的经贸格局正经历深刻的变革,纺织行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行业首先要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数智融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能力,构建数字化融合发展生态。其次要内外统筹协同,构建安全布局体系,着力打造“大中小融通、产业链安全、现代化集群布局”的产业组织形态。强化国内区域协同,促进产业资源在区域间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深化国际合作,依托RCEP与“一带一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高效。第三点则是随着行业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面不断扩大,清洁能源利用比重上升。未来应坚持绿色引领,践行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社会和谐、治理完善”的产业体系。最后,在未来行业仍然需要成为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核心力量;应深化开放协作,凝聚行业合力,坚持高质量发展对外贸易与投资,与全球纺织行业主要相关方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在国际合作中加深了解和互信;持续高水平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合作,打造“中国+沿线”快速反应制造体系。以确定性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随着全球经贸规则加速重构,作为贯通纺织服装产业生产与消费的核心环节,供应链的韧性强化与效能提升,是维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诉求,亦是倒逼技术革新、开拓多元化市场的关键契机。
在主题演讲环节,香港纺织业联会副会长陈永安以发挥香港枢纽角色,共创供应链出海新机遇为主题分享到:“香港是一个很传统的采购中心,通过香港进行贸易在人才、系统、资金流方面有着极大的便利和优势。利用香港在产品开发设计方面增加附加值,从代工生产转向原创设计,结合RCEP区域关税减免优势,能够帮助供应链出海抢占新机遇。”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BCG消费者领域专项中国区负责人杨立以《数字化用例在时尚行业的落地》为主题带来她的分享,她表示:“生成式AI在时尚行业已产生显著影响,如在产品创意上自动生成原型,营销内容中通过Agent模仿人类互动等。数字化用例正围绕人货场,基于消费者之声洞察重塑价值链,并通过自动数据采集提升效率。”她认为虽然科技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时尚行业,但是时尚行业的根本还是出于我们的原创力、创造力以及生生不息的品牌故事,希望数智能够赋能时尚,但数智绝对不会替代时尚。”
赢家时尚集团副总裁袁琼以《融入全球价值链,重塑核心竞争力》为主题展开分享,她表示:“当下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之后的稳定时期,要推动企业和品牌高质量发展,融入全球价值链塑造核心竞争力,最终还是要理解市场的变化,相信国家的力量,相信自身的产品。未来五年,赢家时尚将坚持品牌向上、产品向上、渠道向上、供应链向上的发展策略,打造高端化形象。通过大店战略、可持续面料和品牌营销、数字化管理等举措重塑核心竞争力,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推进赢家建设全球领先的中国轻奢品牌管理集团的愿景。”
洲升CHAU·RISING品牌创始人兼创意总监刘超颖从设计链动产业升级,科技赋能品牌突围的方向带来了她的理解,她分享到:“洲升始终以设计为核心贯通产业链,因为设计不仅仅是美学的创意,更是产业链上下游对话的语言,优秀的设计要像社会人文到产业链的同声传译,能够将市场的需求、文化的理解、精神的体会翻译给原材料供应商、工厂的每个环节,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提升。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如同强大的引擎推动着时尚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用科技为传统纺织服装产业注入新鲜的活力。在研发和生产上,洲升将继续尝试从牧场到秀场运用科技创新赋能,用AI提升生产研发效率的同时,坚守可持续初心,通过沙漠绿洲计划等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以‘未完成的青春期’精神在国际舞台展现中国品牌的文化自信。”
2
intertextile forum
开拓多元市场,打造数智化供应链新优势
面对当下经济市场形势,《建设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纲要(2022-2035年)》强调,纺织服装产业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并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出口结构和业态模式优化升级,构建具备高效供应链优势的国际化发展格局,持续高水平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合作。
在本届论坛的“主题对话”环节中,来自各企业的优秀同仁围绕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之下,企业如何借助像5G、互联网、云计算等数智化技术来重塑产品力以及企业应如何深入挖掘并利用湾区资源优势,通过区域内紧密合作和协同联动,实现供应链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作等问题各抒己见,贡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头脑风暴。
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时装及形象委员会委员、澳门纺织商会理事长钟博丞提出:“环保不是口号,是竞争力。从设计源头植入低碳基因,循环材料应用已成国际通行证,在‘双碳’方向下,品牌需将环保作为附加价值,从设计源头到生产运输融入低碳减排元素。”
香港纺织商会常务副会长、LAFAVEUR芸想品牌创始人关淑敏则结合自身经验分享到:“大湾区工业生态全球领先,香港设计视野广阔,结合广东供应链优势,一周内可完成设计创新,正助力中国品牌崛起。”
歌力思集团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监赵建峰认为:大湾区有很好的人才优势,同时大湾区还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创新意识极强,当人才和创新意识结合的时候,则会形成新的生态文化。碳基团队负责策略性的工作,执行类工作全部交给硅基团队,让供应链进化为‘生态体’,效率革命此时才真正开始。
欣贺集团物流部经理张曲明在企业物流的角度提出:“品牌需做深消费者情绪价值、做准场景化品类匹配、做快物流响应,如RFID技术提升入库效率,空运次日达满足需求。”
珠海市恒鸿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永强分析认为:“中小企业出海需考量物流时间成本,小单快返成基础模式,利用AI工具整合全球信息提升产品力,柔性供应链实现三小时地域迭代。”
佛山市立笙纺织集团董事长韩凯州则表示:“立笙纺织扎根熟悉的土地,利用AI清洁数据打造零损耗供应链,黑灯工厂提升效率,他相信中国这片沃土足够长出参天大树”
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经理常静从康赛妮的角度分享到:“康赛妮聚焦智能化生产与创新产品,大湾区在原创设计领域土壤肥沃,也有利于推动内销外销双循环,康赛妮致力于将最新趋势带入区域合作,重新定义‘高端’。”
3
intertextile forum
展望未来:以开放创新拥抱变局
随着“十四五”规划进入收官阶段,中国纺织行业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面对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中国纺织业更需以更开放的姿态整合资源,以更创新的技术驱动变革,为全球产业升级提供中国方案。紧紧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健康”,为行业供应链迈向“数智化、韧性化、全球化”注入强劲动能。
参考资料:
Intertextile Shanghai
举办地区:上海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崧泽大道333号
展览面积:276000㎡
观众数量:77883
举办周期:1年2届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