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会资讯 医疗器械资讯 【专家观点】张敏:会展引领与制度创新——基于进博会的思考

【专家观点】张敏:会展引领与制度创新——基于进博会的思考

来源: 聚展网 2023-03-27 14:35:02 530 分类: 医疗器械资讯



《会展引领与制度创新——基于进博会的思考》是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敏教授2022年11月12日发表于《海峡会展》总第33期的最新文章。


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方面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一方面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会展业是以现场集聚为特征、以契约精神为生命、以创新激励为己任的对外开放平台,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使会展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考验。当此黎明前时刻,特别需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


中国式现代化以改革开放为前提。会展业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对外开放平台作用。未来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基础上,应对对象个性化、市场全球化、策划高端化、表达数字化、运营智能化的挑战,在双循环相互促进和生产生活现代化的过程中,持续推动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和人与社会的现代化,一往无前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造就世界奇迹


中国崛起和开放型经济,对会展平台提出了空前需求。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确立,为会展业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求会展业全面开放。现代意义上的会展产业,自此开始规模化集结,历经二十多年造就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世界奇迹。会展业从广交会一马当先、贡献全国对外 贸易额50%左右,到2003年率先开放、形成规模化集结和快速发展,全国场馆设施达1200万平方米,全年举办展会11000多场,展出面积超1.5亿平方米,行业收入近万亿,拉动经济增长近10万亿,规模、效益和水平迅速赶超发达国家,成就了现代服务业成长的世界奇迹。


目前,中国会展已经有能力成功举办全球顶级会展活动——奥运会、世博会和世界杯。众所周知,世界杯中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有能力成功举办国家重大会展项目,包括G20主场、APEC、博鳌论坛、夏季达沃斯、金砖论坛、上合峰会、中拉论坛、中非论坛、中阿论坛,包括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投洽会,以及东盟、南亚、东北亚、亚欧、欧亚、中俄、中阿博览会等重大博览会项目,进而带动了各行各业各领域成千上万的市场化会展活动百花争艳、万马奔腾。


全国主要会展城市业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会展城市群,东北、西南、西北、中部四条会展城市带,海南、海西两个会展城市特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内陆开放、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有力推动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全方位开放和新一轮改革。


会展业就其产值而言并不算大,然而就功能而言,却担当着对外开放平台的历史重任。会展业凝聚着行业品牌、创新创意、供需互动和规则认同,一定程度上标志并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结构、方向和水平。未来在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融入对象产业、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模式、业态、服务创新,将迎接专业化服务、数字化融合、市场化效率、品牌化IP、全球化竞争的考验。


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会展业仍然是企业间交往的最重要工具。尽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然而中外会展业仍在曲折中前进,坚守与希望成为主流。全球会展业格局呈梯度分布,欧洲仍处主导地位,新兴经济体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国际东移”和“国内西进”两大现象并存,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新兴市场经济体梯度转移。中国近年来会展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扩展,会展项目和展出面积世界领先,办展能力快速提高,然而一流展会、组展商实力、品牌影响力尚存差距,未来从“会展大国”走向“会展强国”任重道远。


上海会展研究院致力于从会展业生产力三要素视角,根据公开数据开展产业研究,评价会展国力、会展城市实力,进而形成了会展蓝皮书,即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为中国会展业提供行业发展的世界地图。



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创新


会展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于融入对象产业、融入世界市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创新。会展的本义,是会聚展示以求交往沟通。其核心看点在于新特专精的展品,体现三次产业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创新、创意和创造。参展商为追求市场份额,竞相展示自身产品的创新价值。采购商为追求性价比最优,全面比较、深入调研现场展示的创新产品。会展看点由此成为创新产品的展示和市场竞争的焦点,成为会展活动生存发展、得失成败的生命线。


作为内容产业,会展业要求在服务对象产业的过程中与对象产业实现有机融合,追求与对象产业相生相长相互促进。会展业对经济社会交往的绝对依存性,及其与对象产业发展的内在融合性,决定了会展领域的细分市场和专业化分工,比如车展、航展、机床展、涂料展、美博会、珠宝展、电影节、广告节、服装秀、乐器展、食品展等。


作为开放平台,会展业借助资源要素的跨地域集聚,形成市场化交往的沟通服务。其直接沟通、充分竞争和创新激励的低成本高效率节点化集中性,决定了会展平台的不可取代性。会展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规模化合作。这种合作的普遍性具体性多样性,决定了各行各业各领域对会展活动的专业化需求。与此同时,会展对市场开放和规模效益的需求,引导会展产业从城际、省域,走向国际、全球。


正是由于会展以新特专精看点为生命线,及其融入对象产业、融入世界市场三大特性,使之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围绕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创新成就,围绕与对象产业、世界市场的最佳契合形式,始终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创新的市场化平台。


例如世博会,以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为起点,长期集中关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以组织动员和传播推广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为己任,向世界展出推广了现代科技、现代市场、现代教育、现代医疗、现代交通、现代建筑、现代餐饮、现代服饰……。其中大者要者如水晶宫、艾菲尔铁塔、蒸汽机、电动机、火车、汽车、轮船、飞机、港口、机场、加油站、银行、交易所、电话电报、电影电视、主题乐园、超市快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以致在会展业界居然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一切始于世博会”。



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涉及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要求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会展平台的实质是企业间市场。会展业组织推广科技创新,有赖于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在这个意义上,抓创新就是抓制度,谋创新就要谋根本。联系近年来会展业的发展实际,尤其是进博会实际,可以看到,制度创新显著释放了市场活力。


在国家层面,配合进博会举办,相关部门改革完善关税制度,连年多轮次降低税费水平,提升通关便利化程度,有效削减了进口环节的制度性成本。首届进博会前后,国家连续八次降低进口关税。自2020年1月1日起,又对850余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力争有更多全球优质商品以更低价格直抵国内消费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再如进口监管制度创新。为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国家将进出口环节的证件监管核验,由86种减少至44种,通关成本显著降低。2020年全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64.04%和84.87%。


又如服务业开放。金融业宣布50多条措施,稳步扩大开放,彻底取消了银行、证券、基金、期货、人身保险领域外资股比限制,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持续提高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同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投资促进和保护、信息报告等制度。


在上海市域范围内,进博会催生了跨部门监管创新,集中体现为保税交易试点,促使展品变商品、进口增活力。所谓保税交易,指的是集保税展示、商品交易、物流仓储、通关服务于一体,如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对贸易商来说,保税交易比完税交易形成了两大优势:一是变预付关税为售后完税,有利于盘活流动资金,降低资本占用率;二是万一展品当地滞销,可退回保税仓,另行转运,变“死货”为“活货”。如首届进博会爆款展品北海道“瀛七星”牌大米,通过进口商分销集征、月末纳税,总价节约10%,让利终端消费者。


此外,交易平台还以资质准入和退出机制,监控品牌品质;通过保税仓“零租金”、销售价核征关税等制度性安排,为企业节省物流和资金成本。平台一期即入驻50多个国家、400多个品牌、8000多种商品。二期保税物流中心计划也已投入使用。


检验采信制度创新。上海对进博会首发新品,实行海外预检测、预归类制度,吸引商家选择上海作为全球新品首发地、高端品牌首选地、原创品牌集聚地。为此制订了首发新品、首家旗舰店的明确标准,列入“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加大商标维权力度;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商业宣传推广,在时段、地点、方式上提供“绿色通道”,支持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统计显示,2018年1至10月共有2890个知名品牌在上海举办新品首发活动,数量较上年翻番。


与此同时,在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的过程中,借进博会东风,上海市人大接连出台了全国首个省域会展业立法、首个省域展会项目立法,为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体制框架和法律保障。


一是会展业条例。2020年5月1日,上海市人大通过实施《上海市会展业条例》,从优化营商环境、赋能行业发展、加强服务保障、办好进博会等方面,为促进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法律规制的全面支撑。


二是进博会条例。2022年10月1日,上海市人大通过实施《上海市服务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条例》,实现了制度创新的成果固化和突破提升相结合,从办展办会、服务与保障、综合效应各方面,为办好进博会提供了法治引领、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使每届进博会的筹办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越办越好”总要求以法律形式落到实处。


目前进博会已连续举办五届,不仅总体规模和市场影响稳步进入世界商展百强前列,而且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条件下,为全球化发展和世界经济提供了新动能。第五届进博会共284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超过上届,回头率近90%,特装比达到96.1%,均高于上届;意向成交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截至十三五末,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十四五期间,将全面建成国际会展之都。未来中国会展高质量发展,上海将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互动机制有待探讨


会展业是人类社会实现中间交易的市场化平台,通过定向式邀请、跨地域集聚、竞争性展示、多样化选择、认知性互动、分散式决策和周期性举办机制,促成人类社会的大规模合作。在这里,我们发现,人类合作往往围绕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展开,从根本上离不开制度框架和法律保障。创新驱动的完整内容,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在会展与创新之间,客观上存在互动效应。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果社会群体发现现有制度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酝酿建立新的制度。否则,经济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制度均衡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制度创新是根本的、必然的。


制度创新的本质是改革旧制度、形成新制度,进而使制度供需达到平衡。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和制度创新的具体过程,即制度变迁。人类可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制度创新。例如举办进博会,不仅扩大了进口贸易的创新促进作用,而且推动了产业政策、知识产权、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政策创新,由点及面推动制度创新走向系统完整。


总结历史经验,大国崛起与国力竞争,几乎一无例外,都要借助会展工具。英国维多利亚盛世辉煌,以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为标志,进而形成了世博会体制机制。美国崛起中曾主办13次世博会、4次奥运会和数不胜数的大型活动,包括组建和运作联合国大会及各专业委员会,成立安理会、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进而确立了战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金融国际秩序。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繁荣,一方面有赖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而迅猛的需求,一方面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提供的法律制度的保障。与此同时,会展活动又促进了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进程,推动了会展业这一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的制度创新。


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必要处理好会展引领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在两者的良性互动过程中,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信息来源:海峡会展


资讯背景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咨询
医疗器械行业展会
  • icon 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 客服
  • icon 我的
  • icon 门票
  • 展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