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CIFF 广州|办公产业的未来思辨与破局之路—— CIFF「家」年华办公商用品牌论坛在杭州圆满收官
继华南站成功举办之后,中国家博会(广州)近日于杭州西溪湿地圆满举办了CIFF「家」年华办公商用展品牌论坛华东站。本次活动以“融汇之道,共探可持续”为主题,在仲秋时节的杭州西溪湿地展开,论坛汇聚了办公家具行业的品牌代表、设计师及甲方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围绕未来办公空间的设计趋势、商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烟雨朦胧间,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
本次活动围绕可持续设计的商业平衡、成本效益的优化艺术、智慧设计的降本增效,以及家具全生命周期等焦点议题,来自圣奥、恒林、福喜世、恒丰、永艺、科尔卡诺、荣正、优思佩、威沃思、柯泓、高田、英陆华、摩方快仓、力纳克等业内领军企业的董事及高管,携手知名设计师与产业链各环节代表齐聚一堂,分享真知灼见,共谋办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王江林, 恒林家居董事长:我们无需再质疑环保之路的正确性,而应坚定地走下去。或许在制造环节的某些局部,环保被视为一种成本负担;但从整个产业链的视角来看,它未必只是成本,更可能是一种价值创造。环保不等于高价,反而能在系统层面催生新的效益——这一点在汽车业已得到印证,在家具行业同样适用。至于成本控制的问题,只要全行业协同推进,无论是生产过程的绿色转型,还是新材料的技术突破,我相信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难题。
柴维龙, 圣奥科技董事,品牌中心总经理:环保产品的挑战不在于生产成本,而在于市场推广。我们曾推出一款环保椅,主要成本历经五年下降了80%。尽管早期推广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始终坚持投入,原因在于:可持续已不再是可选项,而是企业竞争的“入场券”——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或国际项目中,ESG表现与碳足迹认证已成为硬性门槛。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将厂房日能耗成本降低了近50%,这部分节约直接转化为产品价格与品质上的竞争优势。可见,可持续并非负担,而是一条贯穿研发、生产、运营全流程的价值路径。
陈燕, 荣正家具总经理:环保产品目前“叫好不叫座”的根源在于价值感知的错位。对企业而言,环保设计是必然选择;但在消费者端,产品可能因环保而涨价或功能妥协,用户能感知变化,却未必理解其长期价值,导致企业愿景与用户体验之间出现断层。这正是荣正在“竹楠木”研发中的切身体会。坚持近十年,在“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中才找到契合的应用场景,印证了长期主义的价值。因此,可持续产品要成功,关键在于两点:企业是否有长远追求,是否真心为用户着想——让选择环保变得轻松无负担,而非为“环保”额外付出代价。
杨晓东, 莱蒙国际招商总监:当前的可持续议题或许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甚至在本质上面临难以彻底解决的困境。但我们仍需确立一个清晰而务实的目标: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具体而言,首要目标是确保产品在同类竞争中具备前三的性价比。实现路径有二:一是以现金换质量;二是甲乙双方必须恪守百分之百的契约精神。充足的资金投入能激励施工方专注于提升交付品质,而高质量的成果也会反向激发负责人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这看似是一个悖论:作为开发商,我们愿意为品质付费,却又受制于预算约束。或许这一矛盾本就无法完美化解,但正视现实、在有限条件下追求最优解,本身就是一种务实与进步。
李别军, 科尔卡诺产品总监:解决之道在于“好钢用在刀刃上”。一个产品或空间无需处处突出,只需聚焦一两个核心优势,辅以若干关联特色,便已足够。但在实际推进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痛点:室内设计师对产品与品牌理解有限,而产品团队又缺乏空间思维,难以将产品特性自然融入场景。为此,我们采取直接有效的协同方式:将室内设计与产品团队整合为统一管理的大团队,旨在提升产品团队与内外部设计师的协作意识,最终实现甲方、品牌方与设计师三方之间的共赢。
尤兆根, 精一家具英陆华分公司,总经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甲方诉求已从单纯追求低价转向更直接的提问:“能否按成本价供货?”然而,原材料、人工与管理费用相对刚性,压缩空间有限。因此,我们更多从优化流通环节寻找成本空间。传统链路中,产品经工厂、经销商至甲方,价格可能翻至两三倍。如今,若项目规模较大且规划清晰,我们倾向于联合经销商与甲方共同协商,重构合作模式:品牌方保留合理利润或提供金融支持,经销商适度让利,助力甲方以更优预算完成项目。此外,家具环节也存在优化空间。通过推广可翻新、易拆装的产品设计,既能控制初始投入,又可将预算集中于核心家具的品质提升,从而增强项目整体价值。
谭干荣, 高田家具董事长:买方追求高性价比与卖方需保障合理利润之间存在天然张力,真正的“平衡”很难实现。因此,我们的重点并非满足所有要求,而是在甲方预算与项目需求之间找到理性平衡点,实现价值共鸣。我们始终坚持通过优质的产品、合理的设计与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确保品质,力求在价格、环保与可持续经营中找到可行路径,最终交付一个对各方都“合适”的结果。
姚伟杰, 威沃思家具总经理:当前“内卷”态势已从国内蔓延至海外,破局的关键就在于精准平衡空间设计与产品需求,确保所选产品能完美契合项目动态与甲方核心诉求。为此,我们采取共创模式,与甲方、设计方协同规划休闲区、工区等多功能空间,在严控成本的同时,满足办公、休闲等复合需求。例如在材料层面,我们成功引入众多品质可比肩国际顶尖品牌的国内优质面料,显著优化了成本效益。这样既能快速响应需求,又在质保上不打折扣,仍可提供5至10年的品质承诺,实现性价比与可靠性的统一。
王永卿, 福喜世家具总经理:甲方预算不足的情况在韩国同样存在。在营销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策略是集中资源打造一两个爆点,形成有效声势。其一,全力聚焦CIFF,让更多中国家具人认识我们。其二,在韩国本土,特别是首尔等一线城市,我们将开展“快闪”活动,选择年轻人聚集、人流密集的商圈或商业综合体,布置一至两个具本土特色的空间,让本地年轻人亲身体验产品,了解品牌。后续对接甲方时,他们将不再视其为单纯消费,而是更愿意将其视为一种投资。
徐耀平, 恒丰家具总经理:自去年起,我对研发优先级进行了重新梳理,并为品牌的产品设计增设了一条原则:在保证高颜值、符合国内外品质与环保认证、并具备技术壁垒的基础上,必须实现“超高性价比”。有人说:“创造利润的最高境界,是控制成本。”我对此的理解,并非降低品质或审美要求,而是更智慧地使用材料,通过创新应用提升价值。目前,家具行业在材料与工艺创新方面仍有较大空间,相较于其他产业,家具的研发与制造远未触顶。这个行业,依然充满希望。
杨锋, 摩方快仓大区总监:摩方快仓专注于绿色数字化快装房领域,致力于以模块化、智能化、可持续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经济的空间解决方案。摩方愿景是:引领“即插即用”的智能空间新世界,通过全面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组装与高效落地。它将整个空间视为一个完整的“房中房”系统,显著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建造周期。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短期投入转化为长期价值。产品具备可重复使用、灵活拆卸、并可计入固定资产的特性,帮助业主或甲方从长远战略角度优化预算配置。
高伶丽, 作意设计创始人,室内设计总监:我认为“聪明的设计”在于对空间预算的“按需分配”,让每一分投入都精准服务于功能与情感共鸣。我们还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大家开始“轻硬装、重软装”。客户视优质家具为可带走的资产,愿意为此投入,也更看重门面与空间体验的质感。然而,客户虽青睐一线设计水准,预算却常无法匹配纯进口品牌,迫使我们寻找优质的国内原创品牌。但现实是,即便找到合适品牌,客户下单时仍常犹豫不决,这说明我们的原创设计在品牌信任与产品说服力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孙明亮, 柯泓家具董事长:柯泓自2015年与CIFF结缘,用十年时间,将客户拓展至全球140个国家。我们的定位非常明确——专注时尚的原创设计。2017年,我们成为中国大陆唯一获得美国芝加哥设计官方认证的企业。即便在市场波动中,今年仍保持了20%的增长。公司仅64人,柯泓板块去年营收2.08亿。我相信,在CIFF的持续支持下,我们在设计道路上会走得更稳、更扎实。我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将客户版图覆盖至全球每一个国家,让柯泓真正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
张睿, 力纳克传动系统,战略事业部总监:在成本压力、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客户决策周期拉长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以应对。首先,在产品层面,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灵活性与通用性,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其次,在营销层面,以更直观更具体验感的方案展示,帮助客户加速决策;最后,在运营层面,利用数据分析空间使用与成效,持续优化方案,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孙桐, 法国埃顿集团综合设施,管理总裁/集团业务增长总监:我特别认同一个观点:成本控制不是战术,而是企业必须构建的战略能力。正如“反向投标”模式所揭示的,先拿下项目,再反向整合资源,这种极致的敏捷性是企业活下去的关键。这套逻辑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何家具租赁一直未能大火。家具的本质是工具,只有当它融入完整的生态系统,租赁与持续运营的模式才可能成立。就像当下许多地产商转型做灵活办公或拎包入住,他们提供的是整体解决方案,租金或许略高,却包含了家具与基础装修。在此,家具不再是定制化产品,而是标准化的SKU,作为办公生态的一部分被整合运营——唯有如此,租赁模式才能跑通,回报率也才有保障。
马涛, 永艺家具,外销事业中心总经理:国内办公家具回收尚未形成规模,原因可归结为观念与制度两方面。其一,使用习惯上,办公家具被视为生产资料,强调实用与性价比,且多数人倾向购置新品而非使用二手,价值流转需求较弱;其二,政策层面缺乏有力引导,目前尚无类似家电“以旧换新”的激励机制。我在英国学习时观察到,当地已建立系统的旧家具回收标准,涵盖零件拆解与材料分类,并对参与回收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与价值回报。相较之下,国内相关实践仍处于初步探讨阶段,成熟落地的案例较少。
吴强, 浙江腾达建设,置业设计总负责人:腾达建设几乎每个项目部都需配置一套家具,但因项目周期短、搬迁频繁,带来诸多管理难题。例如在杭州,A项目结束后迁至B点,原有临时用房及家具的处置成为现实痛点。我们曾探讨采用装配式方案,但其实际效率与落地效果仍有待验证。家具回收再利用亦面临困难:项目购置投入不菲,但结束后大多闲置,难以流转至新项目。作为甲方,我们愿在预算中提升品质与环保标准,但最终仍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市场认可度始终是决定因素。
宁勇, 优思佩家居创始人: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可以主动引导客户家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在合作初期即沟通其未来5到10年旧家具的处置方案,包括残值评估与材料可回收性等议题,并承诺提供回收服务,借此延伸至下一阶段的家具更新与配置,形成闭环。近两年市场趋势显著:越来越多写字楼客户选择搬迁原有家具并补充少量新品,新采购占比常仅20%至30%。我们的角色也随之从单一供应商,转向“搬迁、增补与持续服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归根结底,品牌与项目的核心在于赢得客户信任。无论是“以旧换新”还是回收服务,都是必须认真布局的战略方向,亦契合客户在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发展上的双重诉求。
为了深入洞察办公及商用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全面把握全产业链生态的演进方向,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美国Gensler设计公司项目总监廖伟凯,以及法国aden(埃顿)集团综合设计管理总裁兼集团业务增长总监孙桐作为分享嘉宾。两位行业领军者带来了兼具前瞻性与实践价值的深度见解,为行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美国Gensler设计公司项目总监廖伟凯以《五大空间设计趋势》为题,从酒店设计中的空间体验、数字与实体的无缝融合、低干扰的专注型工作环境、企业文化的视觉表达,到配套设施的系统规划等多个维度,深入阐释了如何通过设计实践“设计,让世界更美好”的核心理念,展现了设计在提升人居环境与社会价值中的关键作用。
法国aden(埃顿)集团综合设计管理总裁兼业务增长总监孙桐则在其分享中,聚焦设施管理与技术服务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与实践案例,提出应通过推动需求逻辑、技术角色、产品形态及核心指标四大维度的深刻变革,重塑行业运行逻辑,进而引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当前,家居产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变革周期之中,市场需求快速迭代,技术浪潮持续推动商业模式革新。在这一背景下,唯有敏锐洞察趋势、与新一代消费者建立深度连接,才能在充满变革的市场中构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怀揣着时代的命题,中国家博会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助力品牌精准回应市场期待,共同穿越产业周期。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中贸展副总经理邓晶晶表示,当前家具产业正在加速重构——从源头制造到终端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着模式创新与价值重估。办公家具行业各链条也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阶段。展会感同身受行业当前的压力,这也是此次跨界举办「家」年华品牌论坛的初衷,希望通过邀请不同产品领域和建筑设计界的嘉宾,共同探讨寻找突破。
聚焦当前行业的痛点与诉求,第57届中国家博会(广州)将以“链新”为主题,通过民用家具展、办公商用展、设备配料展三大品牌展的全链协同与专业运作,助力行业于变局中开新局,构建全新的发展链路。基于“链新”,明年办公商用展将从三个方向重点发力:一是乘绿色之风,链接新动能;二是乘智慧之风,链接新生态;三是乘出海之风,链接新价值。通过发力这三个方向,与行业携手共迎全球家居生态变革下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家博会(广州)展商营销负责人梅春玉介绍了2026年办公商用展的整体规划。她表示办公商用展积极在当前环境下寻找行业发展新链路,而展会给出的答案是“可持续”。2026年办公商用展将以“可持续”主题为核心,围绕三个关键词“绿色、智慧、共益”,以创新设计和循环理念为抓手,助力推动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
2026年将进一步升级打造“CIFF魅力之路—ESG未来生态”。一方面,将ESG理念于深度融入家居设计、制造与消费的全链条,构建“绿色设计-负碳制造-循环消费”的闭环生态。另一方面将通过展会与品牌企业的展前共鸣,展中共筑,展后共进的形式,致力于让家具成为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载体,迈向更加绿色、包容与智能的未来。
参考资料:
CIFF
举办地区:广东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广州市海珠区阅江中路380号
展览面积:540000㎡
观众数量:195082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中国家具协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 、广东省家具协会、香港家私装饰厂商总会
家具行业资讯
CIFF 广州|办公产业的未来思辨与破局之路—— CIFF「家」年华办公商用品牌论坛在杭州圆满收官
2025-10-15 14:26: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