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宣传片
10年,在福建省厦门市殡葬改革历程上,是一段“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非凡经历。
10年来,从占地不足3亩的大生里“老破旧”到占地150亩的福泽园“新标杆”,殡葬改革稳步推进;从殡葬服务市场无序竞争到强化殡葬服务市场监管,规范、优质、适应群众需要的殡葬服务可圈可点;从群众来馆治丧到上门、上网提供智慧化“管家式”服务,治丧流程持续升级优化,“互联网+殡葬服务”日趋完善……
10年间,厦门同全国一道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于改革创新中谋发展,在求真务实中显担当,并按照环境园林化、设施现代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的目标,在建机制、补短板、强监管、优服务、立规范等方面下功夫,以看得见的服务满足群众“逝有所安”实际需求,推动鹭岛殡葬工作和殡葬改革取得新进展。
殡葬基础设施可感可触可见
▲大生里殡仪馆旧址
▲福泽精神空间
切实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
▲薛岭山陵园环境及节地生态葬区
▲中华永久墓园环境及节地生态葬区
▲厦门怀祥礼仪服务成效
▲厦门殡葬活动礼仪服务展示
让逝者体面有尊严地告别世界
“如今在殡仪馆治丧,群众的体验感很好,办事大厅整洁干净,遇到啥问题,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帮忙解决,贴心的服务常常获得客户点赞。”怀祥礼仪90后葬礼策划师徐小琴说。
徐小琴的工作地点就在福泽园殡仪馆,每天她和同事要为数十场丧葬仪式进行个性化策划。非科班出身的她,从事殡葬工作很偶然。2015年年初,怀祥礼仪在徐小琴曾经工作的单位举办了一场活动,颠覆了她对殡葬工作者的认知。不久,她便入职怀祥礼仪,做起葬礼策划师。
同样,入行10年的田安心,不但用精湛的技术、细心的服务,为逝者及其家属送上一份稳稳的“安心”,更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宣传殡葬行业独有的人文情怀;坚守岗位20年的陈伟和,为近3万名“往生者”化妆整容,用爱帮他们留住世间最后的美丽、温暖,让他们体面、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徐小琴(左)、田安心(中)、陈伟和(右)工作中
他们不仅是殡葬改革的见证者,更是整个厦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直接参与者。10年间,厦门市殡仪服务中心积极融入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两高两化”城市创建工作中,始终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围绕群众“逝有所安”基本殡葬需求,在提高殡仪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标准及工作模式,为推动厦门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在优化服务上,打造殡葬便民服务品牌“厦门白事通”“怀祥白事通”、开通24小时服务专线,探索建立殡葬前置服务模式,持续完善“老、殡、葬、祭”一站式后生命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对殡葬改革和殡葬工作投入力度,在福泽园殡仪馆投入使用后,又陆续投入3258万元用于殡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升级改造,使殡葬基础设施同群众殡葬需求相匹配、与殡葬改革要求相适应;推动殡葬活动由重物质重形式向重精神重内涵转变,开展生命教育和代客祭扫,推广海葬、树葬等节地生态葬式,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殡葬政策,切实把发展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作为兜底性、基本性、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加以推进落实。
▲怀祥礼仪向厦门市思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捐赠100份公益生前契约
在社会责任上,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高质量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探索社会工作与殡葬服务的有机结合,利用福寿康宁社工服务中心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哀伤抚慰心理辅导、临终关怀、遗嘱、预嘱等服务;与市烈士陵园、军休所及各区属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探索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在行业建树上,累计参与制定修订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5项地方指导性文件、271项企业标准,并入选“全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将“数字殡葬”纳入“智慧民政”建设体系,开发智慧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生大事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如今在厦门,群众只需通过手机‘i厦门’,就能获取民政服务的详细信息,更有多种殡葬服务‘一键链接’。”张毅辉说。
▲厦门智慧殡葬生态系统
回眸厦门市殡葬改革10年进程,变的是管理模式、服务质效;不变的是“服务殡葬改革、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时下,政企合作的“厦门模式”已拓展到宁德、沈阳等多个城市,服务于闽南乃至更多地区的“优逝”,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面对殡葬改革这项长期系统工程,厦门殡葬人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把文明节俭治丧、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转化为鹭岛市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动鹭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再上新台阶。
往期内容回顾
END
来源:2023年8月8日《中国社会报》
编辑:路建英 储慧静
审校:卢 芳
终审:陈 华
欢迎广告、合作及采访线索
:陈华 储慧静 路建英
:010-66080806
电子邮箱:binzangzhoukan@163.com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