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会资讯 体育用品资讯 情怀还是生意?关于体育产业,这5位行业大咖这样说

情怀还是生意?关于体育产业,这5位行业大咖这样说

来源: 聚展网 2019-07-15 09:10:32 1032 分类: 体育用品资讯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显示,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无数从业者,他们中有的是退役冠军运动员,有的是“门外汉”。从赛场到商场,他们如何实现蜕变?从“门外汉”到行业老兵,他们经历了哪些探索?关于行业未来,他们有哪些思考?本期“爱问中欧”特邀五位中欧体育班与体育产业相关校友,就这些问题畅所欲言。

       退役后,您如何规划自己后冠军时代的职业路径?

       莫慧兰:对于我们这些专业运动员来说,优势在于体育精神以及专业知识的输出。尤其作为冠军运动员,可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影响力,去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传递出积极、正向的精神面貌。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将自身优势与市场模式相结合,推动整个体育产业走得更好、更健康。

       我现在正在与合伙人一起推动青少年体育的普及教育,开发了一档线上青少年体育真人秀节目。中国的体育普及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希望从将青少年带离课桌开始,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您觉得运动员生涯对您从赛场过渡到商场有没有帮助?

       莫慧兰:经历了13年的运动员生涯,在这个过程中有付出、有失败、也有过放弃,但最终也站到了运动场上的最高峰。这段经历给我最大的帮助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既然能跨过运动场上的槛,也一样能跨过人生的槛。

       当然,商场跟赛场还是有所区别。商场非常残酷,需要冷静现实的头脑和专业的商业知识。来到中欧以后,我学会了如何更清楚地梳理思路、企业如何实现从01、以及如何与商业伙伴打交道。

       很多企业家开始跑马拉松,走戈壁,攀高峰,您如何看体育精神和企业家精神的关系?

       莫慧兰:许多企业家已经非常成功,但仍在运动场上超越自己,非常令人佩服。其实,企业家精神与体育精神有一定契合之处。做企业需要长期沉淀,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关注你、帮助你,你需要自己去梳理思路。体育同样如此,只有自己去经历那段孤独的时光,你才能体会到是什么支撑自己坚持走下去。企业家可以在体育运动中重新审视自我,突破自我,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到企业之中。

 

       是为了看到更大的世界

       获得奥运冠军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冠军光环对运动员创业有帮助吗?

       肖海亮:拿到奥运冠军以前,我以为奥运冠军就是珠穆朗玛峰。登顶以后,才发现只是爬了一个小山坡,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社会。因此,运动员退役后,会经历一个重新认知自我的过程。冠军只代表你曾在某个领域获得过一些成绩,这会帮助你减少进入新环境的前期沟通成本,但并不代表你就能因此把其他事情做好。

       如何看待中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肖海亮:2014年,国务院印发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46号文”(《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突然成为风口。然而,过去的中国只有体育事业,没有体育产业,大家都在摸索。

       虽然我曾经是运动员,现在从事体育产业,但我们每个人都是盲人摸象,对于体育背后的逻辑,包括赛事如何组织、规则如何制定等缺乏全局概念。我在中欧体育班学习时,有一个游学模块,我们去了美国、欧洲,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体育的样子。通过参访世界顶级俱乐部、场馆等,学习西方成熟的体育产业商业模式,我们得以深入剖析了体育产业的核心,并重新思考中国体育产业适合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体育产业是情怀还是生意?

       肖海亮:体育产业首先是生意,需要从商业模式、发展空间、发展瓶颈以及团队等去综合评估。(本文内容版权归属聚展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发)

       我自己现在从事两块业务:青训与运动康复。以青训为例,我们发现许多地产商有场地转化与再造空间的需求,而家长们则希望现在的培训机构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结合这个市场痛点,我们整合场地资源,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青训项目,包括游泳、击剑、骑马等,在提升场地利用效能的同时降低学习成本。

       2019年以来,体育人越发冷静地看待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果你想赚钱,那有比体育产业更多的选择。体育是一个魅力十足的产业,它带来的不仅是商业成功的成就感,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我是艺术体操的“守夜人”

       章硕:1999年,我从沈阳体校调入北京体育大学继续专业训练,教练让我母亲买一套运动服,结果我母亲买了一套球服。即使当时已经练了很多年的艺术体操,我对于怎样定义艺术体操这个项目还是缺乏很清晰的认识。

       到现在,全国艺术体操职业运动员不超过300人,接受大众教育的孩子不到2万。这样的大众基数,要想在奥运金牌上有所突破显然很难。在体育培训领域,艺术体操更是一个冷门。作为一个新兴的奥运项目,艺术体操的普及任重而道远。

       章硕: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以为这是向大众宣传艺术体操的最好机会。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无法弄清楚艺术体操、体操、拉拉操、健美操的区别。20172019年,艺术体操的基础市场快速增长,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但现在,艺术体操仍然处于普及阶段,需要我们用情怀去坚持,让中国艺术体操的基层建设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蓬勃。我们这些艺术体操的守夜人,还在等待属于艺术体操的春天。

       章硕:艺术体操成就了我,也成为我生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一生去成就的事业。我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这项运动,因此成为了一名国家艺术体操队教练员,也从事艺术体操青训相关的工作。

       关于运动员转型,我建议运动员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运动员退役后进入体育产业是自带光环的,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但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审视自我,尤其在商场上会面临许多从来没有面对过的困难,包括团队、管理、营销等。因此,如何发挥自我价值和优势,最大效能地发挥个人能力,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李宁风暴,国潮崛起正当时

       体育人转型体育产业是否自带光环?优势是什么?

       李放:我从退役,到加入李宁公司,再到离开自主创业,这一过程既是被动选择也是主动选择。

       作为运动员走得越极致,转换赛道就越困难,因为社会和你自己都会对此寄予厚望。运动员转型,最难的是如何从心态上先放下自己。你会发现自己不会用电脑、不会写报告、不知道如何与合作伙伴或者商场同行沟通,一切都要从头学习。但是,当你经历过这段磨合期,你会发现体育人对体育的理解实际上可以渗透到产品和日常工作中,为真正热爱体育的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2018年,李宁在纽约时装周一鸣惊人,他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体育品牌。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这背后有什么故事?

       品牌的生命力在于迭代。许多百年以上的公司最大的工作就是不断让新一代人接受自己的品牌。这个迭代可能是4-6年为一个周期或者更长,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百年传承。中国从有品牌意识到品牌建设,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是近年来我们已经发现品牌老化的现象,因此品牌年轻化是必由之路。

      与获得冠军一样,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李宁潮牌的成功基于他的不断尝试。作为一家非常成熟的商业公司,李宁抓住这个热点,把它变成一盘生意,目前在国内已经开出很多中国李宁潮牌店。

       同时,李宁公司也看到了危机。潮牌具有周期性,这个周期很短。体育产品公司的实际核心还是功能。相信未来如何平衡产品功能与潮牌,会是品牌的重点工作。对于李宁品牌来说,时尚与功能缺一不可,只有完整地向前走,才能走得更远、更久。

       说说您和李宁品牌的渊源与合作?

       李放:我现在公司的业务还与李宁有着很深的联系。是为李宁品牌产品线提供补充、开发小众专业功能类产品的项目公司,我们将产品层次划分为“场外、看台、场边和场内”。场内专业装备是我们的重点发展部分,但这类产品确实研发周期长,受众比较窄,生意量小。

       但是,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虽然我们的产品小众,受众分散,但是当我们深挖后,发现有一些项目是有一定深度的,比如在游泳装备市场、田径和搏击类市场我们为李宁研发的配套产品。这些虽然都是小品类,但是通过电商渠道和互联网的传播,小品类也能成就企业的成长。

 

     “中国赛车第一股”掌门人

        作为曾经的门外汉,您是如何走进体育产业并将这门生意做好的?

        夏青: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手了因经营不善濒临解散的333赛车队。本质上来说我是一个生意人,于是我就用生意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它,把赛车俱乐部当成一个产品,进行企业化运营。很幸运,第二年车队就获得上海大众的鼎力支持。2010年开始,我们开创国内先河,向赞助商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车队的品牌价值,包括冠名赞助商、指定赞助商等。一路以来我们不断尝试各种商业模式,包括建设赛车场、赛事运营等,打造了一张全国汽车文化体验网络。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车队本身,而是整个大环境。2008年,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汽车赛事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因缺乏市场化运营面临危机,中汽联邀请我们来承接赛事运营,我们成为第一家以民营企业身份来运营国家级赛事的机构。接手后,我们首先以世界房车竞标赛(WTCC)为样板,将赛事改名为中国房车竞标赛(CTCC),史无前例地向赛事赞助商和冠名整车厂商开征赛事注册费,并参与竞赛规则修改,还引入一系列辅助赛事,通过打造矩阵赛事网来提升影响力。在刚刚过去的CTCC15周年庆典,上海赛车场迎来了2万多名观众, CTCC已经成为中国赛车运动第一品牌。

       中国赛车产业的未来如何?

       夏青:从80年代的拉力赛发展至今,赛车作为体育运动在中国已经走过不算短的历史。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关键时刻:2004年,上海引进F1,打开了赛车运动在中国的知名度;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量最大的国家,作为汽车工业的副产品,汽车运动也跟着飞快发展。近几年,随着大环境的转好以及2014年国务院46号文的发布,汽车运动发展势头良好。

       夏青:2017年3月24日,力盛赛车登陆中小板,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体育经营和赛事运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力盛布局整个赛车产业链,以亚洲级赛事为龙头,拥有5个赛车场,多支俱乐部,以及驾驶者体验推广公司、赛车学校、赛车装备企业等。

       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我们现在的规模非常小。随着国家产业升级、汽车改装政策开放等利好消息,万亿规模的汽车后市场将成为我们未来的增长点。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关注赛车运动以外的体育产业,希望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将公司业务从单一的汽车运动扩展到整个体育产业,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


资讯背景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咨询
体育用品行业展会
  • icon 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 客服
  • icon 我的
  • icon 门票
  • 展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