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为能源转型“添火”
来源: 聚展网2023-11-13 19:58:51 161分类: 储能资讯
在日前举行的2023世界储能大会上,专家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已成为焦点,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保障后代福祉至关重要。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面临哪些挑战?未来技术趋势怎样?……众多专家学者与领军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描绘储能产业的发展蓝图,为我国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向全面市场化迈进。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苏波强调,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调整,能源体系和模式进入非化石能源主导的新阶段,这迫切需要储能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对于消纳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能源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新型储能”主要指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储能产业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副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陈永翀介绍,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2123万千瓦;而在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更是超过以往所有年份的总和。工信部装备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指出,2022年,我国相关企业达到3.8万家,其中,锂离子电池领域形成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260家;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合计出口5336.6亿元,同比增长达到61.6%。我国在储能技术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透露,2022年,我国在储能领域发表的SCI论文超过1.3万篇,占全球论文发表数近50%;其中,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钠电池、储冷储热、液态金属等领域的专利申请也非常活跃。“总体而言,储能产业技术多元化发展,规模快速扩大,应用市场不断拓展,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苗长兴说。储能技术路线繁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俞振华指出,从规模上看,目前储能技术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抽水蓄能,规模在300兆瓦至1吉瓦之间;第二梯队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储冷储热等,规模在100兆瓦以上;第三梯队包括飞轮、钠离子电池等,规模在10兆瓦至100兆瓦;第四梯队包括液态金属、金属离子、水系电池等,正在进行兆瓦级工程研发示范。“目前储能产业内两个最值得关注的赛道是锂电产业,包括锂电的安全性和资源替代、钠基电池、固态电池、水系电池、液流电池等;二是长时储能领域,包括新型液流、压缩空气、高温储热、氢能等。”俞振华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也指出,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储能技术特别是长时储能技术、化学储能路径必将成为最受关注的技术领域。她特别提到,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在零碳背景下,我国氢气消费量将会大幅增加,预计每年可达8100万吨;而化学储氢作为最有效、最长时、最安全的路径,将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点。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胡明预测,到2030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预计超过1亿千瓦,年新增装机接近200万千瓦;在总体成型期,国内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超过33亿千瓦,建设新型储能规模有望达到8亿千瓦以上。其中,规模化长时储能技术将取得重大突破,以机械储能、热储能、氢能等为代表的10小时以上长时储能技术将取得关键进展,满足日以上平衡调节需求。
参考资料:
深圳国际储能展览会
CESE
举办地区:广东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三路
展览面积:50000㎡
观众数量:35000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深圳市电池行业协会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2026.01.10-01.12
The Tenth Iraq Energy Exhibition
2025.11.18-11.20
EP Shanghai
2025.08.08-08.10
Solar PV World Expo
2026.06.03-06.05
LDES Expo
2025.06.26-06.28
electric power ASIA
2026.06.23-06.25
EES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