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秋海棠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苦苣苔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召开。
年会现场,秋海棠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美国秋海棠协会秋海棠属栽培品种登录负责人董文珂主持开幕式。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健在会上表示,秋海棠和苦苣苔是广西极具地方特色和野生资源极其丰富的植物类群。目前,广西分布的野生秋海棠属植物近100种,为全国第二大分布省,全国超过三成野生种在广西有分布,也是野生侧膜组秋海棠的全球分布中心;广西境内已知分布的野生苦苣苔科植物近350种,位居全国榜首,占全国已知种超过40%。
孙健强调,宝贵的资源为我们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大自然留给广西的这一宝贵财富,实现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互利双赢,也是从事秋海棠和苦苣苔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重大命题和艰巨任务。
在以“秋海棠和苦苣苔:携手共进”为主题的本次年会上,全国从事秋海棠和苦苣苔科研、产业化开发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秋海棠和苦苣苔植物的资源保护、引种保育、新品种培育和推广、产业化开发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同时通过最新研发成果分享,为推动秋海棠和苦苣苔科研进程和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黄仕训和田代科作工作报告,斯蒂芬·马切耶夫斯基、洪予斌和田代科分别报告了美国秋海棠协会与秋海棠专委会的途径与伙伴关系、后疫情时代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秋海棠和苦苣苔探索、以及越南北部秋海棠联合考察。
温放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知苦苣苔科植物共805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至华南地区,其中特有种和狭域种十分丰富。但由于苦苣苔科大部分种类仅适应于某些特化的微生境,因此极易因自身原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而致危。目前,通过对中国苦苣苔科已知物种的濒危等级的统计分析和重新评估,首次创新了从新种发现和发表到濒危状况评估、即时启动保育和园艺新品种培育同步进行的物种保护新模式。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广西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秋海棠和苦苣苔种质资源圃,会后赴靖西市考察秋海棠和苦苣苔野生资源情况。
本次会议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秋海棠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苦苣苔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承办。2024年联合年会将于2024年9月在四川成都举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