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会资讯 轨道交通资讯 重磅!“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重磅!“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来源: 聚展网 2023-12-01 19:31:02 103 分类: 轨道交通资讯

图片


  内容提要

11月30日,由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制定的《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发布,明确建设通畅便捷都市圈、协同创新都市圈等11个方面53项具体任务。
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研究编制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启动编制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规划。
加快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速铁路建设,启动研究西渭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推动西银高铁礼泉南站、西十高铁蓝田站、西延高铁富平南站和铜川站、高铁西安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
加快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建成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研究,加快西安与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西咸新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促进多层次轨道网络融合。
将西户铁路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成陕西省首条市域(郊)铁路改造示范项目。
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和资金分担方案,继续推行“市区共建”模式,并在市域线、城际线规划建设中依照“市区共建”模式,积极探索推行“省市共建”新模式,推动轨道交通向都市圈各组团延伸。




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促进西安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11月30日,《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图片


《行动计划》由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共同制定。将建设七大功能组团,交通、教育、医疗、养老、政务服务将互通互联,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图片


《行动计划》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和竞争力显著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非省会功能有序疏解,城市间同城化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更加健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


都市圈协同创新体系更具活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全面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全面建成。


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


多元共治的生态保护格局基本确立,多层次区域生态网络不断健全。


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均衡化、现代化、便捷化。


图片


根据《行动计划》将建设都市圈七大功能组团——


都市圈七大功能组团


富平阎良组团


加快推进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建设,重点承接航空制造与维修、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建设国际一流的航空产业新城,打造西安-渭南融合发展的重要支点。


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城市功能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光伏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西安经开区与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三原高新区协同发展、一体布局,培育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千亿级产业发展功能组团。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咸阳经开区组团


推动西安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咸阳临空经济带建设,构建“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航空全产业链,共同建设现代化航空新城。


临渭华州组团


建设高新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城市新区;以大健康产业为重点,打造全国首个“银发友好型”城市组团;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文旅融合为特色产业,着力建设现代品质新城、绿色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高地;以蔬菜产业为重点,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西安“菜篮子”;加快推动西渭东区建设,创建跨行政区域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区、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区。


耀州组团


以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为引领,创建铜川国家高新区,发展新型建材、汽车配套、食品医药、铝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科创转化高地。持续提升铜川新区城市功能水平,推动耀州老城区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


杨凌武功周至组团


优化西安主城区与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交通网络连接。推动杨凌示范区深度参与国家种业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国家旱区种业科研创新基地和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参与“科技创新2030——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带动武功和周至种业、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发展。


乾县礼泉组团


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新型建材、先进制造等产业,持续强化产业载体平台建设,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推进以文旅、农旅为主的农业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礼泉融入咸阳主城区发展,主动承接西安、咸阳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图片


推动鄠邑、蓝田、临潼等秦岭北麓县区在严格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绿色康养、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强化都市圈核心区引领作用


聚焦“六个打造”奋斗目标,围绕建设“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强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平台经济等,提升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图片


着力增强西咸新区创新效能,高水平建设秦创原总窗口和创新驱动总平台,加快建设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和全国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优化消费空间布局,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优化都市圈核心区功能布局,实施西安“中优”计划,优化核心功能,强化配套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极核支撑。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加快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加快推进“北跨”发展。推动构建交通圈、科技圈、产业圈、生活圈、生态圈于一体的都市圈功能体系,推进都市圈核心区与周边区域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建设协同创新都市圈

做强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推进都市圈科技创新合作。抢抓西安“双中心”建设机遇,推动都市圈各市(区)共同谋划一批跨区域合作重大科技项目,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等。落实“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建立都市圈统一的需求征集、论证发榜、揭榜定帅、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搭建“四市一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组建都市圈技术创新联盟,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主体加强合作。


图片


共同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吸引都市圈大院大所大企设立孵化器、产业园,开展常态化项目路演、产业技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四市一区”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在总窗口建设交叉研究平台、科技创新基地、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和综合性检验检测平台。


推进科技成果在都市圈内转移转化。建立技术需求联合发布机制和科技成果共享利用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渠道。搭建西安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发挥好西安技术经理人协会作用,壮大西安都市圈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促进都市圈产业协作共兴

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促进都市圈产业协作共兴。强化“西安创新大脑+都市圈转化中心”格局,将咸阳、铜川、渭南打造成为西安都市圈工业高质量转移的承接区,推动形成密切关联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差异化发展。鼓励都市圈龙头企业开放产业链和供应链,带动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构建高水平产业发展生态圈。


共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西安乘用车(新能源)、太阳能光伏、氢能等19条重点产业链的各环节、各领域向各市延伸,共同推动制造业补链、强链。推动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零部件生产加工向西安周边布局。积极布局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图片

合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动西安申报设计之都,建设咸阳、渭南、铜川和杨凌示范区都市圈创意设计协同区。加快创建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多区域多热点消费提档升级。


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立都市圈产销合作体系,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探索推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新模式。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推动杨凌在都市圈内建设农业科技飞地园区,带动都市圈农业协同发展。


协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加快在咸阳、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布局建设数据分中心,建立“一主四副”大数据平台共建共享机制。打造西咸新区沣西数字经济产业园、航天基地先进计算产业园、浐灞数字经济示范区、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咸阳数字经济产业园、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应用园区和平台。


实施更高水平开放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扩大陕西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扩大银税互联互认共享信息范围,争取实现更多全国性、区域性的“首单效应”。鼓励都市圈内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及其他经济类功能区申报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推动建立自贸试验区与协同创新区联动发展工作机制,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共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全面推进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中欧班列全国跨境电商集结中心,辐射带动都市圈各市(区)跨境贸易发展。支持西安申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打造区域内外贸一体化交易平台。


图片

建设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欧亚经济综合园、中欧合作产业园、中韩产业园等开放合作园区建设。建设杨凌国际陆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及自贸区农产品加工贸易及物流园、上合组织畜牧产业创新园、杨凌自贸区国际食品创意产业园等开放平台。


打造便捷高效政务环境。实施都市圈政务联通互认工程,梳理公布都市圈通办事项清单,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现更多都市圈通办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加快交通网络互联互通


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研究编制西安都市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启动编制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规划。

加快西延、西十、西康等高速铁路建设,启动研究西渭城际铁路建设项目。推动西银高铁礼泉南站、西十高铁蓝田站、西延高铁富平南站和铜川站、高铁西安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

加快西安城市轨道交通三期建设,建成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研究,加快西安与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西咸新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促进多层次轨道网络融合。

将西户铁路提升改造项目打造成陕西省首条市域(郊)铁路改造示范项目。

建立省市联动机制和资金分担方案,继续推行“市区共建”模式,并在市域线、城际线规划建设中依照“市区共建”模式,积极探索推行“省市共建”新模式,推动轨道交通向都市圈各组团延伸。


加强都市圈公路网络高效连接。加快实施鄠邑经周至至眉县、马家堡至泾阳、S05高新至鄠邑高速复合通道等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着力推动G65包茂线曲江至太乙宫段、G3023西兴线西安至兴平、G6522延西线铜川至西安、兵马俑专用线、G70福银线西安至永寿等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启动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推动形成都市圈高效公路网。


图片

提升都市圈航空机场服务效能。加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完善机场集疏运网络和货运通道建设,推行异地候机等服务,提升都市圈航空服务效能。推动通用机场多点布局,高标准建设蓝田通用机场,加快推进富平通用机场、华山机场前期工作与规划建设,建设彬州新民通用机场,打造以西安都市圈为核心的国家区域性通航服务网络。


推进交通同城化运营管理。加密优化城际班线交通连接,建立毗邻地区公共交通跨市运营管理机制。推动都市圈停车设施一体化布局。开通都市圈高速连接路段ETC包年业务,优化增设西安咸阳公交线路。全面推行都市圈联网售票一网通和交通一卡通。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完善都市圈物流体系。加快西安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陆港、空港平台对接、资源共享。推动“四市一区”城市间合作共建物流枢纽,统筹货运场站、物流园区等建设布局,推进物流设施共建共享。启动编制西安都市圈货运体系规划,建设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物流骨干通道,实现一体化发展。


建设智慧化都市圈。推进建设西安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和国家级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区,加快5G通信基站和无线互联网热点部署,推动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设,构建都市圈智能感知网络。建设先进制造、文创旅游、商贸物流、智慧体育等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加快北斗系统在自然资源利用、勘察测绘、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领域应用。


建设幸福和谐都市圈

在交通出行等方面实现

“同城待遇”


探索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 ”,推动建立都市圈内教育集团、学校联盟。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开展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区域协作联动。强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数据信息交换,加快实现民生保障事项“一地受理、一次办理”。


创新跨区域教育合作方式。推动建立都市圈内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引导有条件的学校在都市圈内开办分校,推进校长、骨干教师跨市交流。推动都市圈内高等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深化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等方面的合作,共建共用院校科研实验室、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和实训基地。


图片

推进文体服务共建共享。鼓励都市圈内图书馆、文化馆、有条件的博物馆等开展跨区域合作,鼓励向都市圈居民免费开放。加强影视、出版、舞台艺术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富有关中特色的文化品牌。


加强都市圈医疗卫生服务合作。以建立国家和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重点,在都市圈布局建设临床医学中心或分中心。鼓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都市圈内开展双向转诊合作,支持三甲医院异地设置医疗机构。探索建立都市圈统一急救医疗网络体系,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四市一区”联合组建重大疫情处置队伍,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响应、协同处置和应急救援机制。


推动都市圈养老服务加快发展。推动优质公共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打造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快铜川、西安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建设渭南银发经济产业园、秦汉大健康产业园、临渭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园,共同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提升跨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加强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交换,探索养老金资格核查互认。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


提升都市圈文化产业竞争力

共建统一文化旅游市场


共同推进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梳理都市圈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加大秦腔、西安鼓乐、集贤古乐、咸阳茯茶、华州皮影、华阴老腔、临渭碗碗腔、富平石刻、韩城行鼓、耀州瓷等品牌传播力度。联合建设关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黄河文化保护区、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等,实施黄河文化研究工程。


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兵马俑”“西安城墙”“西岳华山”“世界古都”“丝路起点”等文化标识影响力,打造“丝路文化游”“古都体验游”“秦岭生态游”等品牌。以西安为核心,在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结合乡村振兴,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文旅新区、文旅小镇、特色街区。


图片

共建统一的文化旅游市场。联合探索推出畅游西安都市圈惠民“一卡通”等产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感。开展都市圈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联盟建设。推进高铁站点旅游咨询和服务设施建设,推出“高铁+景区门票”“高铁+酒店”等快捷旅游套餐。加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机构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信息共享,推动都市圈旅游联动监管。


提升都市圈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快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产业园、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热门文章推荐:

超百万字!超500个图表!覆盖全产业链!《202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中标企业风云榜全部榜单揭晓!

2022-2023新增开工重要数据!1224.96公里!17803.14亿元!市域铁路2057.82公里!9148.64亿元!

干货!34座城市!2175.63公里!15496.4亿元!

轨道集团高层领导调整梳理(5月25日更新)

推荐:“十四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展望

您想要的轨交信息,这里都有!

来源:西安发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资讯背景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咨询
轨道交通行业展会
韩国釜山轨道及交通运输展览会
2025.06.01-06.01
RailLog Korea
英国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05.13-05.15
RAILTEX
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4.09.24-09.27
InnoTrans Berlin
泰国亚太铁路及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4.05.29-05.30
Asia Pacific Rail
澳大利亚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4.11.25-11.27
AusRAIL PLUS
意大利米兰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09.30-10.02
EXPO Ferroviaria
  • icon 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 客服
  • icon 我的
  • icon 门票
  • 展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