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教体艺〔2023〕5号)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文件指出:“要将艺术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能力。”
2024年10月11日,由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华东师范大学音乐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共同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乐器进课堂’论文与案例成果交流”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3M22会议室成功举办。此次盛会汇聚了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周海宏,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吴斌,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席恒,《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主编丁淑兰等多位重磅嘉宾,与音乐教师们齐聚一堂,围绕“乐器进课堂”的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由席恒副院长主持。
宣讲名单公布
本次活动,在短短10天内,共计收到论文投稿232篇、教学案例投稿124篇,经专家评委会评选,论文入围147篇、教学案例入围92篇。入围且受邀参与线下论文与成果交流宣讲34人,论文宣讲19人,教学案(课)例宣讲15人,每人进行8分钟论文(案例)宣讲,点评专家现场指导。
......
宣讲名单公布
教学案(课)例宣讲名单
上午场
教学案例点评专家:周海宏 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
周海宏老师首先强调宣讲的规范性,帮助老师正视每一次宣讲交流的机会;其次厘清了核心素养目标与课时教学之间的关系,启发老师思考每课时音乐教学的目的;最后引导老师明晰国民基础教育与特长教育、课堂乐器和校园乐器两对概念的异同,加强对器乐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而鼓励老师们探索以器乐教学为主的学校音乐教育,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周海宏
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音乐美学家、音乐心理学、教育学家。长年从事音乐审美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成就卓著,对哲学、美学、人格与动机心理学有深入的研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音乐舞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音乐》(2022版)审查组组长,《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4版)修订组组长。《音乐类本科专业省级统一考试》方案制订组组长(执笔人),2024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音乐》(1~9年级)执行主编。
论文宣讲名单
下午场
论文点评专家:吴斌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
吴斌老师由音乐教育史引入,共提出四个话题:1.课标中的四个核心素养哪个更为重要?他认为艺术表现十分重要。“一个人的所有知识、感知、理解、文化都必须通过表演来表达,以此表达对文化的创造和理解。”2.人类接触音乐的三种方式?他认为是欣赏、演唱、演奏。并逐一分析三者对于学生的重要性。3.器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明确“器乐学习是对孩子的终生教育”。4.明晰“乐器教学还是器乐教学?”“课堂乐器和传统乐器?”等几对概念,启发老师们思考。
吴斌先生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
人民音乐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编审。东北师大特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艺术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出版政府优秀人物。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国际音乐教育学会颁发的“吉普森国际音乐教育奖”。
入围名单公布
论文入围名单
教学案(课)例入围名单
*注:近日工作人员将向各位入围者发送电子入围证书。
参考资料:
Music China
举办地区:上海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龙阳路2345号
展览面积:145000㎡
观众数量:177000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中国乐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