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第五届“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及再利用”高层论坛邀您共探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之路!
第28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将于2025年9月16日-1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展会同期,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纤维复合材料再生分会将再度联合中国国际复材展组委会,举办第五届“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及再利用”高层论坛。 随着全球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打通回收环节、回收技术产业化及再利用环节的瓶颈,提高我国纤维复合材料循环应用的整体水平,推动纤维复合材料再生行业的绿色发展是行业共同的主题。往年“复合材料回收与利用”高层论坛上,纤维复合材料边角废料、报废产品、服役期满产品的回收与再利用解决方案、产业化的实现、相应法规政策、标准与认证体系、收集与处理模式、再到回收与再利用复合材料的各种创新应用及国内外市场发展现状等丰富内容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 本届论坛将聚焦我国复合材料固废回收现状与产业前景、碳纤维复合材料绿色高效化学回收法、风机退役叶片资源与再利用的市场现状、技术探索与实践、玻璃钢固废资源再利用解决方案、复合材料固废增值转化碳化硅材料、化学溶解法再生废旧碳纤维的工业化实践、退役塑料变身树脂改性剂等复合材料在多种领域中的创新循环应用,剖析我国复合材料回收与再利用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由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带来复合材料回收与再利用领域最前瞻性的主题报告!论坛时间:9月17日13:30-16:30论坛地点:高层论坛区(6.1馆)主题报告:
全球纤维复合材料固废回收产业正迎来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中国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与欧盟循环经济计划形成政策合力,本报告结合技术经济性分析、政策量化目标及典型商业案例,为行业投资与技术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高级工程师,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光伏用玻纤制品研发推广工作组秘书长,兼任国家标准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39/SC1 委员、建材工业综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CSTM/FC03/TC22)、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纤维复合材料再生分会专家工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轨道交通复合材料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曾编制复合材料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8项、团体标准2项,获得复合材料专利若干,其中,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3项,发表复合材料领域论文6篇。
一、背景与挑战: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困境,二、碳原子经济性理论基础,三、化学回收技术的碳原子效率突破,四、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碳经济性实践,五、挑战与未来路径,六、化学回收是从分子层面重构循环经济逻辑
应用化学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河北省三三三人才。致力于高分子材料开发和循环再利用技术研究十余年,发表sci论文8篇,授权专利近10项。创新提出了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化学回收技术---选择性化学键循环,并完成了国内首家复合材料化学回收生产线的落地。
伴随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退役风机叶片的处置压力日益凸显。叶片主要由难处理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其回收瓶颈已成为制约风能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传统化学法、热解法和填埋处置不仅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更伴随严重的环境风险。本报告聚焦退役风机叶片资源化利用的核心挑战与规避路径,概述全球风电装机规模与RWTB产生现状。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再生混凝土结构与建造教研室副主任,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连续3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绿色建造与运维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有机-无机复合固废资源化委员会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再生混凝土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亚洲混凝土协会再生混凝土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聚焦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共性科学问题,在再生混凝土流变性、3D打印混凝土、固废资源化等方向开展研究,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1 项、省部级项目(课题)4 项;已发表SCI/EI期刊论文100余篇,Scopus数据库H指数为39,整体引用6000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0余部;以主要完成人荣获省部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玻璃钢(GFRP)因轻质高强、耐腐蚀,广泛应用于风电叶片、船舶、汽车、建筑等领域。目前全球年产量超1200万吨,大量退役产品(如风电叶片)面临处理危机,传统填埋/焚烧污染大、占地广,欧盟、中国等已将复合材料纳入"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强制要求回收利用。废旧玻璃钢如何利用装备智能化、高效化实现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紧迫。
江苏科技大学,机电专业。从事破碎相关行业8年,从事风电叶片处理行业10年。
全球绿色转型中,退役风电叶片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固废处理,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高效环保处置是普遍的焦点。河南四通集团推出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固废再利用方案,以可商业化、易执行、环境友好、可循环为特点,提供了切实路径。本演讲将从项目背景、方案创新、应用场景、市场前景及综合效益等方面,全面介绍这一方案。 高级工程师,河南四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中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带领企业获得专利技术60余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河南省质量标杆”、“河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滑县县长质量奖”等多项殊荣。
本报告介绍科研团队基于闪速焦耳热(Flash Joule Heating, FJH)技术的发展,将废旧玻璃钢在毫秒级时间尺度内加热至超高温,实现碳源与硅源的瞬时反应,成功合成出碳化硅(SiC)纳米材料及石墨烯等高值材料。该过程无需添加助剂或复杂预处理,具备能耗低、反应快、产物可控等优势,突破了传统热解与碳热还原效率低、碳化物结晶度差的瓶颈。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玻纤含量、反应气氛及加热参数对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展示了该技术在复合固废高值利用中的广阔前景。该研究为新型固废资源化与先进材料绿色制造提供了重要示范。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曾在哈佛大学和莱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非共识创新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等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2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于Nat. Sustain.,Nat. Chem. Eng.,Nat. Rev. Clean Technol.,Nat. Commun.,Sci. Adv.等顶级期刊。申请或获授权专利40余项,担任多本国际期刊的编委或青年编委。
报告将介绍中国未来20年退役风电叶片的退役量、风电叶片现阶段处理的方式、应用退役风电叶片形成的再生产品和探索未来退役叶片处置的技术方向,结合应用退役叶片制成循环包装箱在风电叶片制造领域应用的最佳实践,强调循环再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产业教授、中国复材学会风电工程复合材料专委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风电领域25年,参与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荣获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创新二等奖,主持出版了“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系列教材六本海上风电丛书。
化学溶解法再生废旧碳纤维复材的新技术,利用酸性溶剂和催化剂打断树脂的化学键,使其被溶剂溶解,实现树脂的高效解聚和纤维表面功能化,固液分离将树脂和碳纤维分离。炭化还原技术将溶液中的树脂转化为磺化材料,实现废旧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兴固废的全资源化、高值化的低碳综合利用。首次建成千吨级工业化回收装置,从废弃纤维复材“变废为宝”到环境友好的功能碳纤维新品牌GKJZ rCF及磺化炭,产品碳足迹显著降低,填补了领域空白。已形成“废料收集-预处理-回收-高值化产品”的闭环循环生态链,产品的广泛应用将助推新能源、电子电器、体育休闲、低空经济等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为行业提供了高效的废旧复合材料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解决方案。
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项目。曾先后参加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能源先导项目、院重点部署项目、院仪器研制项目,并承担多项企业合作课题。目前主要从事含硫废酸及废弃纤维复合材料低碳利用、高效多相反应器开发、磺化炭材料和功能纤维的高值应用、离子液体绿色化工技术等科学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及关键产业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工作。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Fuel等重要化工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含SCI论文16篇),申请发明专利36项(授权19项)。
复合材料在全部材料市场的渗透率不到3%,为什么?成本高、性能局限、不可以循环利用是三条束缚行业发展近百年的铁链。JS-Circ®技术首次利用退役塑料分子制造树脂改性剂,对高分子材料分子进行结构改进和功能升级,从而使复合材料同时突破循环利用、性能升级和成本降低三大障碍,打开它从未涉足的那空白的97%传统材料替代市场。
- 2023.2至今,创办解合元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开发了全球首个热固性复合材料升级循环利用产业化解决方案。申请发明专利12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 2018.8-2023.2 创办湖州守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兼任浙江德毅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负责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光伏边框项目开发,负责全球最大的聚氨酯联网拉挤生产线和节能门窗生产线筹建;申请各项专利32项,授权2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专利4项;其中发泡拉挤聚氨酯复合材料、高强高韧耐火石油平台格栅、热塑性耐候复合材料拉挤复合材料技术为全球首创;
- 2007.3-2018.8 德国科思创聚合物(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聚合物研究开发中心,任资深研发经理,负责亚太区聚氨酯复合材料开发和全球聚氨酯复合材料研发平台的技术交流协调。
- ○ 2009年从美国引进聚氨酯拉挤复合材料技术到中国进行树脂配方、拉挤工艺和应用市场开发,使中国在该领域市场从零发展到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开发了超过20项聚氨酯拉挤复合材料项目,其中光伏边框、电缆桥架、锚杆筋材等项目为世界首创。
- ○ 2010 获得中国复材展CCE-JEC创新产品奖
- ○ 2015-2018 连续三年获得科思创亚太区专利奖和创新奖
- 2003.3-2007.3 广东爱思开特殊塑料有限公司(韩国SK集团全资子公司) 历任营业主任、营业主管、营业经理,负责全公司的改性塑料产品市场营销和销售,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2年内达到2000万美元的销售额
- 1991.9-2003.3 武汉楚泰材料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历任技术员、开发工程师、销售经理
- 1993 全面参与了京九铁路复合材料电缆槽的开发和销售,从此复合材料电缆桥架开始在铁路上全面取代钢制桥架。聚焦产业政策与技术前景,第五届“纤维复合材料回收及再利用”高层论坛邀您共探复合材料回收再利用之路!
参考资料:
China Composites Expo举办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崧泽大道333号
展览面积:71000㎡
观众数量:30000
复合材料行业资讯
2025-10-30 16:30:10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