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运营商AItoB加速行业数智化转型高峰论坛召开,5G-A与AI协同开启产业新征程!
9 月 24 日,国家会议中心迎来一场聚焦数字经济核心赛道的行业盛会 ——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邮电器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5G 应用产业方阵、中邮国际展览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 “运营商 AItoB 加速行业数智化转型高峰论坛 ——5G-A 迎机遇,AI 开启新征程” 正式召开。
ICT中国(2025)案例公示
本次ICT中国(2025)案例征集活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包括但不限于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大数据、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信息通信技术出海、广播电视、支持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解决方案。从通信、政务、工业、能源、大交通、医卫、教育、文旅、农业水利、金融、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网络安全、软件工程和其他行业15个赛道中入围561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优秀案例将在2025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现场分享,精彩不断,不容错过!
“ICT中国(2025)案例”征集
入选名单公示
请点击下方链接获取
附件1.ICT中国(2025)案例征集入选名单
工信部点明技术融合方向:筑牢网络底座,激活数智新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陆洋在论坛中指出,以 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蓬勃发展,不仅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更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陆洋表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领先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 AItoB 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 5G 基站 464.4 万个,5G - A 网络已在超 300 个城市落地部署,5G 物联网终端用户数突破 1.2 亿,庞大的网络覆盖与终端规模,构建起 AI 技术应用的 “坚实底座”。
陆洋强调,人工智能正加速产业变革,加强 5G 与 AI 的融合发展,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他提出三点发展建议:
一是持续筑牢网络底座。基础电信企业需进一步优化 5G 与 5G - A 网络覆盖,提升网络性能;同时以 AI 赋能网络升级,深化 AI 在通信领域的融合创新,全面提升网络运营与服务能力。
二是持续强化应用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企业、通信企业与行业用户精准对接,通过联合攻关加速行业智能化升级;重点聚焦智能消费服务、数字孪生城市、工业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教育等领域,推动融合应用从 “点状示范” 向 “规模化复制” 演进。
三是持续壮大产业生态。凝聚基础电信企业力量,通过产业联盟、项目合作等形式,推动智能技术、产品与方案的协同创新,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良好格局。
信通院解读技术协同路径:5G与AI双向赋能,加速行业转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连波表示,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各行业渗透,谋划 5G 与 AI 的深度融合,以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5G 与 AI 呈现 “双向赋能、协同发展” 的特征 ——AI 可全方位升级 5G 能力,推动连接的智能化重构,进而助力 5G 应用创新;而 5G 的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特性,也为 AI 技术的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撑。
针对推动 5G 与 AI 融合,宋连波介绍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三项具体工作:
一是加快应用需求适配。联合产业各方挖掘更多 5G、AI 及融合应用场景,分类梳理不同行业领域的共性与个性需求,推动服务模式创新,让技术更好匹配行业实际需求。
二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强化跨领域技术协同,加快人工智能与异构设备的融合,实现网络内生智能,为行业应用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同时聚焦工业、医疗、交通、金融等重点行业,深挖痛点问题并研发针对性解决方案。
三是加强生态协作共赢。推动建设高水平试点项目,打造端到-end的 “5G + AI” 应用样板,加速技术落地与模式创新;此外,还将推动产业链各方匹配上下游资源,加强协作并共同制定技术标准,降低应用成本,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链共倡云网智融合:凝聚合力,破解 AItoB 发展瓶颈
论坛期间,为推动云网智融合成为 AItoB 数智化转型的 “加速器”,助力构建数字化未来,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汇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工博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 “云网智融合促进 AItoB 发展倡议”。
倡议明确,融合 ICT 作为新兴技术趋势,通过多样化算力、高速稳定网络与 AI 应用的有机结合,能提供极致性能、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运行环境,有效破解算力调度与数据传输瓶颈,为 AItoB 规模发展提供无限可能。基于此,倡议提出三大核心方向:
一是行业企业以 “需求牵引” 为核心,主动推动 AItoB 应用创新。积极响应国务院 “人工智能 +” 行动,用 AI 实施数字化转型;梳理自身 AI 应用中的关键瓶颈,向通信企业、电信运营商提出定制化算网服务需求,深度参与算网规划,提供真实业务场景与验证技术,共同研发适配行业特性的 “云网 + AI” 解决方案。
二是通信产业企业以 “网络创新” 为抓手,强化技术支撑与设备保障。研发适配云网智融合的通信技术,构建满足 AItoB 需求的高速、智能、灵活网络,突破 AItoB 在时延与可靠性方面的瓶颈;联合运营商共建边缘算力节点,贴近场景部署资源,打造高性能通信设备,保障数据传输安全与稳定。
三是基础电信企业发挥 “云网边协同” 优势,筑牢发展底座。统筹算网融合基础设施布局,整合网络资源与算力资源,构建统一的资源共享与调度平台;提供云网智融合一站式服务,匹配 AItoB 场景需求,加速 AI 赋能行业数智化规模发展;同时助力产业生态构建,推动跨主体协同,打造 “上下游联动” 合作网络,强化产业链条韧性。
运营商与企业共话挑战与机遇:聚焦算力、算法、生态,展望百亿市场
在论坛交流环节,产业链代表围绕 AItoB 发展中的核心痛点与未来机遇展开深入探讨。
中电信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魏文博直言,人工智能是行业“数智化”转型的 “必答题”,但当前仍面临三大挑战:
算力方面,国内公有云智算服务刚起步,技术不成熟、成本高且存在数据安全担忧,供给能力不足;算力资源分布不均衡,本地智算算力中心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运营技术有限,供给效率较低;算力领域国产化适配虽有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算法方面,AI 算法创新突破不足;行业大模型、场景大模型处于初期阶段,与企业生产经营、政府治理服务的紧密度待提升,支撑垂类大模型训练、微调的工具需完善;大模型顶尖人才稀缺,前沿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推进受限。
数据方面,公开中文数据较少,基础通用语料储备有差距;数据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数据稀缺;垂类领域数据封闭、存在壁垒,难以有效整合利用;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数据价值挖掘不足;数据安全与合规问题导致数据难以共享。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云能力中心市场部副总经理支敏慧则从实践角度分析 AItoB 发展关键:训练需要大算力,生态是关键;推理需求两极分化,降本是关键;智能体突围,高效是关键。
她进一步指出,AI 高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训练环节对大规模算力的需求始终是刚需,尤其是基础模型(基模)研发,而当前国内算力资源仍较分散;推理需求呈现明显两极分化,一方面低参数量场景仅需一两台设备、几张算力卡即可完成,需实现 “普惠”,另一方面高参数量场景需 “满血装置”,在边缘节点通过多级多卡组建集群,两类需求对算力消耗均不小,而 “降本” 是让 AI “人人能用得起” 的核心,突破口不在模型本身,而在推理环节。
此外,“智能体” 发展今年突飞猛进,过去多应用于问答、客服等辅助系统,如今已进入核心生产系统,预计到 2028 年 “全民参与 AI” 阶段,该领域将形成百亿规模市场。
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科创部总监吴浩然则认为,人工智能发展正逢 “势” 与 “时”:政策层面持续加强引导,深化 “AI +” 行动,推动 AI 技术在各行业规模化应用与迭代升级;5G 网络从试点、规模部署到深度融合应用,驱动工业生产从 “万物互联” 向 “万物智联” 升级;人工智能从感知、认知突破到决策和行动,推动工业生产从 “数字化连接” 向 “智能化自治” 跃迁,多重利好叠加,为 AItoB 创造了发展环境。
吴浩然表示,当前,AItoB 已成为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核心抓手,5G - A 与 AI 的融合正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随着政府引导、科研机构支撑、运营商主导、企业参与的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云网智融合的持续深化,我国 AItoB 领域将加速突破瓶颈,推动更多行业实现从 “数字化” 到 “智能化” 的跨越,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持久的动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商 XtoB 领域总裁王永德表示,全球约65%的运营商已提出智能化转型战略,90%的运营商在其全流程生产中投入AI相关预算。AI已成为运营商推动业务转型的核心动力,在国内外市场均成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王永德表示,中国三大运营商在智能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具备清晰的战略布局并积累了大量实践案例。整体来看,国内运营商在全行业智能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形成了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助理、副教授 宋兰则分享了AI在肺癌早期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及挑战,强调精准诊疗与人机协同的重要性。她指出肺癌是全球和中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她表示,目前AI已广泛应用于肺结节的自动筛查、量化分割及恶性概率预测,并已在临床部署,实现检查后自动传输数据并进行风险预警。不过,她也指出,受限于医学数据隐私保护和大数据量带来的传输存储压力,AI处理速度仍面临瓶颈。
她表示,团队正研发融合语言与影像的多模态大模型,整合住院病历、病理、胸片、CT等多源数据。目标是将模型嵌入医院流程,全面评估其对临床效益的影响。 除诊断外,还将评估AI应用对患者结局的影响,如是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儿童支原体肺炎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这些卫生经济学指标是衡量AI实际价值的重要维度。
北京中科汇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游世学则认为实现 AItoB 落地,必须“边端云协同”。他表示,应构建分布式智能体系,通过中台与本地化部署降低企业交付成本。
“人工智能需要从云端落地到边端和终端,实现云边端协同,才能真正解决企业业务中的实际问题。AI不能只依赖云端计算,还需在边缘侧进行智能处理以提升效率和响应速度。”他表示。
游世学强调,国产算力芯片的发展为边端计算提供了基础支撑,使边端设备能独立处理多种AI任务。这推动了物联网与AI融合,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高效连接与管理。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软件部总经理徐彦军指出,当前机器人开发面临开发门槛高、效率低、成本高等挑战,开发者需具备编程、算法、机器人和工艺等多方面知识,综合性人才稀缺导致开发难度加大。
为此,埃弗特提出通用智能底座解决方案,包含OMY OS操作系统、默读IDE开发工具和大眼数据平台三大核心模块,旨在实现机器人开发的标准化与流程化。
当前,AI 技术正从 “通用化探索” 迈向 “行业化深耕”,AItoB 已进入价值落地的深水区。在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算网融合等基础设施支撑升级的背景下,AItoB 既呈现多维度进化趋势,也面临技术、数据、生态等多重挑战。圆桌环节中,多位嘉宾围绕 AItoB 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工作展开讨论,并分享了实践经验与思考。
参考资料:
PT EXPO CHINA
举办地区:北京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天辰东路7号
展览面积:40000㎡
观众数量:60000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PT EXPO
通讯通信行业资讯
2025-09-25 15:08: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