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CPCA主办,CPCA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承办的“2023 春季国际PCB技术/信息论坛”,3月21-22日在上海顺利举办。作为PCB领域最高规格、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次论坛以“技术向新,共创未来”为主题,通过一场主旨论坛,6场技术专题论坛,抓行业热门发展领域技术亮点,从疫后宏观经济走势的角度,针对行业发展的热点及难点进行高端对话,深度链接产业上下游,通过技术引领,助推行业向好发展!
本次现场参会人数再创论坛举办以来新高,共吸引了来自深南电路、汕头超声、鹏鼎控股、兴森快捷、苏杭电子、博敏电子、生益电子、广合科技、珠海方正、上海美维、武汉新创元、湖南维胜、深圳牧泰莱、金百泽、东莞康源电子、光华科技、广东天承、江南新材、荣耀终端、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常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企业及科研院校,共300余名观众的参与。
在3月21日的主旨论坛上,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发表了主题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最新进展》的报告,以下内容为会上分享内容,经编辑整理。
![图片]()
<<<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两年的增长是非常快的。汽车行业燃油汽车市场在萎缩,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燃油汽车销量减少了230万辆,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了268万辆。整体上看,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增长率达到2%和3%。在一二线城市特别突出,如上海2022年燃油车牌照上牌数量减少了12万辆,但是新能源汽车牌照量增长了25万辆。
PCB行业的部分企业也正在进行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需求的转型,过去PCB客户主要是来自于消费电子、手机、电脑等,而这些传统电子行业市场在放缓。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去年增长率高达100%,前年增长率甚至达到160%。新能源汽车对PCB板比传统车有更多的需求。行业数据统计,一辆传统燃油车平均每辆车需要PCB板数量是100块,总价值是500-600元,但是新能源汽车标杆车型,如特斯拉model 3,PCB板采购价格要超过1600元。新能源车PCB板的需求是传统每辆车的3倍,这就是行业的发展机会。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热点是什么?
缺芯,新能源汽车增长太快了,对芯片采购需求大幅增加,导致芯片行业供给不足。
电池原材料涨价,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越来越长,电池采购量越来越多,每辆电池以前装20度电,现在要装150度电池,从而导致原材料上涨。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给很多行业都带来机会,也包括PCB行业。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点的新闻是什么?——补贴退坡
新能源汽车补贴从2010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已有12年,今年补贴正式全面退坡。补贴退坡对行业有什么影响?根据2023年1-2月份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正比例增长。虽然国家补贴完全退坡,但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刺激市场发展,仍出台了很多政策,这背后是汽车购买力。现在中国汽车品牌非常多,特别像有些头部的企业(如特斯拉)带头降价,传统车企不跟进的话,销量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从补贴政策分析来看,今年新能源的走势仍是较好的。即将在2023年4月份上海举办的国际车展上,很多车企会推出新的车型、新的技术会刺激市场的发展。另外补贴政策也让消费者能拿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新能源汽车行业值得关注的技术有哪些?
(1)固态电池。行业在发展,特别是汽车行业迭代周期越来越短,驱动技术迭代的动力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是续航里程,什么时候能和燃油车进行PK,甚至超过燃油车?现在有些车企已经宣布推出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的车型,比如东风E70搭载赣锋锂业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上路运营,第一代车主要用于网约车出租车示范运营,预计到2024年上半年,要推出面向私家车市场的量产车,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广汽推出石墨烯电池技术车,宣布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价格大概是40多万。通常在城市里,燃油车一箱油可以开600公里-700公里,但新能源车的最新技术能有1000公里续航里程的车出现,基本可以解除车主的“充电焦虑症”。
(2)换电补能技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1000万辆,其中换电车型占比有望达30%,换电站有望达2.2万辆。换电运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631亿元,市场前景可观。目前全国乘用车换电站保有量仅2000余座。车企自建占比约70%。换电设施运营服务商网点占比30%,规模较小且主要布局集中在一线城市。
(3)小型纯电汽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车企的设计方向是围绕着补贴。但由于越来越多来自非一线城市的需求,同时伴随着技术的升级,小型纯电动汽车迎来了机会。生产小型纯电动汽车的车企,较具有代表性的如通用五菱荣光,这款车去年销量达到了55万,且累计销量超过100万。
(4)插电增程。以前大家都在争论插电增程是过时技术,现在补贴退坡以后,市场增长率达到136%,渗透率从前一年的2.6%提升到6.2%,说明市场还是需要插电增程的,市场需求仍然很强。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出口量去年超过了德国,目前仅次于日本,是全球第二大乘用车出口国,表明中国汽车连续1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也开始销往国外,开始国际化。
(1)新能源汽车出口贡献占比达到22%,中国车企通过新能源赛道实现弯道超车。中国目前有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中国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要比欧美低。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是我们的供应商多,有规模经济效益。当美国政府开始实行一些保护主义政策,要求关键零部件必须要到美国本地生产时,中国车企实现弯道超车,中国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而且全球市场贡献超过60%。
(2)中国车企产能过剩,下一步怎么走出去?必须要全球化。国内竞争非常激烈,是一片红海。中国目前有300多个汽车品牌,这么多品牌带来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有些品牌在国内没办法提升销量,需要靠出口打开市场。
(3)国外补贴高,欧洲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原因之一是补贴高。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贡献大概只有2%,进去的品牌有十几个,但毕竟僧多粥少,对中国品牌还有一个认知度提升的过程。欧美等国也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是振兴汽车产业发展经济的重要推手,纷纷推出一系列幅度非常大的补贴政策。
汽车E/E构架演变趋势
(1)为什么新能源汽车体验越来越好?背后有很多原因。
首先,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新的电子构架是与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的。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是CAN总线、LIN总线等,如ECU发动机管理系统、变速箱控制单元等都是国际供应商供货的,而且每家供应商的标准都不一样。带来的是传统车企分布式电子构架,这种构架在功能比较少或较简单的系统时还是比较适应的,而且也符合传统汽车产业的需求。但在智能汽车呈几何级数量增长的时,传统分布式构架显得力不从心。目前最新的技术发展已经到了以预控制器构架为主的新电子构架,一般价格超过15万的新能源汽车基本都有预控制器,有的控制信息娱乐系统,有的控制数字座舱,有的控制动力系统等,没有预控制器的话,这么多功能无法集成到车上来。
传统的分布式构架出现算力不能协同、功能冗余、资源浪费等问题。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一代EEA构架,用了三个单元就可以控制汽车所有的功能,用中央计算模块可以控制驾驶辅助、信息娱乐,左、右车身控制模块,控制车身系统、底盘安全系统、部分动力系统功能,这样构架非常简单,成本也得到降低。而传统车企要转型就相对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有庞大的供应商体系,而且对于72%的销量贡献还是来自传统燃油车的传统车企来说,要转型的话,包袱也是很重的。
新能源汽车芯片国产化的进展
电动智能时代,每辆汽车的芯片将超过1000个,到高等级自动驾驶阶段会超过3000个。预计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将达300亿美元,数量约1000亿-1200亿颗/年。芯片对PCB行业启发很大,过去三年疫情期间,车企接二连三发生“缺芯”问题,但同时也给中国芯片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虽然中国芯片受到来自国外遏制,但同样也为中国芯片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在汽车行业车规级芯片,像IGBT、MCU、SOC、汽车存储器芯片等,中国涌现了一批代表性企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测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整体有望达到1000万辆的规模,超30%的增长,且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产销量超过千万辆的汽车市场。通过1-2月份的数据分析,通常1-2月份是汽车行业的淡季,但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和20%,内在原因是技术驱动,当然也有政府补贴作为推手的助力。
过去新能源汽车是以一二线城市为发展的主要战场,但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向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根据市场数据统计,二三线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经占全国的54%,而且每年政府也在推出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
总体来讲,2023年会是新能源汽车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一年。希望大家抓住机会,实现PCB行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向上的转型提升。
资料来源 | 张翔研究员在2023年春季国际
PCB技术/信息论坛上的分享
©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转载、授权等请联系:mkt-manager@cpca.org.cn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