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CIMT2025展品评述 | 部分量仪展品评述
2025年4月21-26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如期举行,展会主题:融合创新,数智未来。本届展会展出总面积达31万平方米,是十年来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专业盛会。
本次展会参展的量仪产品丰富多彩,整体上体现出三个发展趋势:高效、在线、在机。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出三个特征:国产化与竞争化、国际化与本地化、低成本化与创新化。
一、量仪产品发展趋势:高效、在线、在机
1. 高效.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总体需求疲软,各行各业都在进行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测量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雷尼绍(RENISHAW)首发了XK20激光校准仪,为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和平面度测量提供稳定的基准,能大幅缩短机器装配时间。
海克斯康(HEXAGON)的Reference叶片测量方案,引入行业标杆式四轴联动扫描技术,实现了压气机叶片10个截面检测时间从10min锐减至120s,多项领先技术解决了叶片测量效率瓶颈、复杂曲面的测量盲区等行业难题。
天准科技(TZTEK)的CMZ三坐标测量仪(精度0.5μm)采用高响应速度的直线电机驱动,同时结合结构设计优化,搭配天准自研的HSP扫描式测头及TCC驱动一体系统,使测量效率显著提高。VMZ影像测量仪(精度0.8μm)还配置了激光辅助对焦模块,单次对焦时间<1s,与图像对焦相比,耗时缩短50%。软件也是决定效率的关键环节,天准测量软件的AI智能提取特征、自动识别被测产品、图纸导入辅助编制测量任务、飞拍测量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
2. 在线.质量管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抽样检测方式不再适用,测量仪器并入产线进行100%测量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海克斯康的汽车车身测量方案,融合了车身尺寸、间隙面差、漆面瑕疵三大检测方案。其中,三维复合式检测系统针对车身尺寸,集成光学跟踪技术、双目视觉检测技术、多线激光检测技术等实现高精度检测;机器人搭载间隙面差测量传感器能够高效精准地完成整车间隙面差检测,用于汽车主机厂焊装及总装线上/线下的自动化检测;高亮表面检测系统融合了海克斯康偏折技术传感器和Hex·AI检测技术,面向高亮反光表面进行高效的缺陷检测和分类。
另一方面,为了节省人工,传统的产品转运工作,越来越多地被自动物流车和工业机器人替代,实现了测量室的无人值守。天准科技、苏州怡信、西安威尔、苏州英示、贵阳新天、丹青、威尔等均展出了相关产品。
下图为贵阳新天的工业测量仪器一体化测量解决方案,集成了三坐标测量机、全自动影像仪及龙门式闪测仪,运用机器视觉和自动化技术,向工业制造领域提供装配线零件尺寸和位置、缺陷检测、视觉定位引导等多种测量解决方案,通过多维精度保障,实现数据偏差小、检测一致性高。三维数模自动比对数据,实时生成SPC报告,确保生产全程可控。
下图为瑞士丹青(Dantsin)的GBT-100自动量块比较仪,采用德国HEIDENHAIN高精度大量程传感器,通过比较测量方式对量块进行自动化测量。只需一次装夹,即可完成量块的中心偏差和长度变动量的自动测量,有效提高测量效率,减少人工以及人工操作时因测力波动导致的测量误差。
ABM-100全自动高精度量块比较仪以GBT-100为基础,配置移载装置,实现大批量量块的高效率测量。
下图为陕西威尔(WALE)的粗糙度、轮廓度自动化检测线,搭载SCARA机器人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定位算法,实现生产线动态自校准与批量工件自动测量,单件检测效率可提高两倍,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效率低、一致性差等痛点问题。而且,模块化架构支持产线快速重构,能有效降低综合成本。
3. 在机.即使是智能测量线,也需要将产品从机床取下搬运至测量仪上,再进行测量。优势是不占用机床加工时间,局限是测量结果的获取有延迟。而在机测量,是在机床完成加工后,产品保持装夹状态,将主轴上的刀具换装成测头,直接进行测量,发现偏差及时修正,确保所有加工产品的一致性。
雷尼绍推出了低测力的测头RMP24-micro,专门设计用于在工作区域较小的机床上加工具有精细表面的高价值产品的场景,如医疗、牙科、电子、珠宝和制表等行业,可快速、精确、可靠地执行工件找正和检测,重复精度高达0.35µm(2σ),XY测力仅0.08N。
波龙(Blum-Novotest GmbH)推出了TC64-RG粗糙度在线(机内)测头,可监测因加工工艺、刀具磨损或切削油劣等因素导致的粗糙度变化。将粗糙度质检工作前移,一旦数据超出公差,可马上停机,及时止损,减少不良件造成的生产成本损失。
机床厂商积极推动在机测量方案,如,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高档数控机床植入了三坐标测量系统,数控系统以三坐标测量系统为参考标准,实现了高档数控机床的三坐标测量仪器化。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单点金刚石车床主轴,轴向精度可达5nm、径向精度可达8nm,精度指标优于常规圆度仪,如果植入测量系统,即可实现超精密加工机床的测量仪器化。
二、量仪产品市场特征
通过本次展会,看到量仪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具有以下特征。
1. 国产化与竞争化
国产品牌经过多年的砥砺前行,市场从国内发展到国外,不断向国外一线品牌发起挑战,国产化趋势已不可逆转。无论是影像仪、三坐标测量仪、三维扫描仪、轮廓仪、粗糙度仪、激光跟踪仪、扫描电镜、航空发动机堆叠装配仪等整机,还是光栅尺、激光尺、接触式测头、在机测头、测量软件等核心部件,国产品牌的身影比比皆是。当前,国外一线品牌在局部仍保有领先优势,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将会看到更多国产品牌与国外一线品牌并驾齐驱、同台竞技。
下图为威尔信(WILSON)的堆叠装配仪,是用于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和装配后的检测仪器,国外产品被禁止销往中国。威而信的堆叠装配仪填补了展会中此类展品的空缺,可测量回转体组合件装配调试过程中的零件装配基准的平行度、同轴度、垂直度、平面度等参数,气浮主轴最大承载高达2000kg;最小径向跳动误差仅为0.125μm;精密气浮测角转台集成了超精密旋转编码器,角度精度优于0.1”,可替代国外产品,保障航空发动机的装配精度和效率。
下图为深圳中图(CHOTEST)的光纤激光尺(PLR3000系列),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线性测量精度达0.2 - 0.5ppm,分辨率达10nm,稳频精度0.02ppm,通过保偏光纤实现热源隔离,还可定制多轴输出,广泛应用于光刻机、超精密机床等高端设备。
2. 国际化与本地化
国产品牌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如天准、中图、新天等公司的海外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同时,国外品牌在积极谋求本地化,如蔡司2024年7月启用了苏州工厂,用地总面积超1.3万平方米,未来将成为蔡司工业质量、研究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眼科设备在华的重要研发和制造基地。海克斯康已实现多种机型的本地化生产。
3. 低成本化与创新化
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品牌林立且产品性能差异不足,低成本成为主要竞争点,但并不可持续。企业重点还是要通过创新,挖掘并满足客户需求,推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派姆特(PMT)的GAMMA全球首创外解耦内置平衡机构的关节臂,显著降低了设备使用过程中关节的受力变形,提高了测量精度;大幅提升了设备的结构稳定性,保障了操作的高度灵活性,且功耗低、待机时间超长,便携性好。
Alicona的InfiniteFocus G6光学3D测量仪,是利用“变焦技术(Focus-Variation)”开发的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系统,测量精度可达1μm以内,重复测量精度20nm。
基恩士(KEYENCE)推出了全新的超景深3D数码显微镜VHX-X1系列,配置超高分辨率4K CMOS和4K镜头,搭载Advanced Optical Shadow Effect Mode(高级光学阴影效果模式),能清晰地观测到肉眼不可见的细小凹凸;搜索照明功能,可自动突显瑕疵;异常识别功能,可瞬间自动判别差异;快速重播功能,支持自动记录、再现观测及测量结果;搭配300mm大型平台以及支持金相显微镜的高分辨率旋转镜头。全新的操作系统,操作更为直观、便捷。

参考资料:
CIMT举办地址:北京市顺义区裕翔路88号
展览面积:310000㎡
观众数量:336504
机床行业资讯
2025-11-13 11:26:2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