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会资讯 纺织工业资讯 那些被规划掉的传统高科技产业

那些被规划掉的传统高科技产业

来源: 聚展网 2019-05-15 13:37:05 1122 分类: 纺织工业资讯

     传统产业升级的机会在哪里?新旧动能的边界在哪里?上海在二十多年前,用一刀切掉纺织行业的做法,与“旧动能”毅然决裂。这种与传统产业告别的硬汉方式,在各地产业规划实施的时候,实在并不少见。只是造化弄人,流逝的时间在证明,纺织行业正在成为高科技产业。

 

  真正的隐形王者(本文内容版权归属聚展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发)

  印刷行业和印染行业,是否可以对比?

  一个印在纸上,一个印在纺织品上,看上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有人却做了深刻的思考。一家上海做印染的公司十几年前就注意到,无论是精度、效率,还是标准化程度,印刷机械至少领先印染机械二十年以上。

  随后,这家公司把印刷机械的思路和精度,应用到印染行业,开始对印染这个很难标准化的行业推向规范化和标准化,随之带来的是对设备、对材料、对系统的极致整合。最后实现了惊人的冷转印技术,大幅减少用水量93%!只有原来7%的用水量,这意味着作为纺织产业链中提高附加值的关键环节——印染,将会逐渐走向“无水印染”,完全实现绿色制造。而且无论是色彩精度,还是印染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印染不再是污染黑帽子,而是黑科技的代表。

  这个过程既是对生产现场实现了极致的自动化应用,又需要对工艺环节进行全部的重新设计。这最终产生了巨大的创新价值:彻底摆脱用水大户的帽子。环保可以是一个紧箍咒,但也可以是许多行业创新的根基。

  “设计与制造”结合部的“灰度创新”,是传统制造最诱人而又最隐蔽的魅力。而在一开始设计整个系统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努力争取把“水媒”排除在外,这正是灰度创新的基本法则之一:Think out of box。不拘一格的想象力设计,加上精益求精的现场制造,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创新动力。

 

  “纺织”大学冷宫

  跟着遭殃的自然就是人才的培养。上海当时有最好的中国纺织大学,后来赶紧地把“纺织”二字去掉——否则难以招生。现在名字已经是毫无指向的“东华大学”,像是一个人剃了平头,一眼望去毫无辨识度。拥有纺织最高学府,如果与产业相结合,本来是大有基础。而现在,这样大学的许多智慧往往体现在“服装创意、数字创意”方面,真是可惜。

  这只是一个缩影。当时大量的纺织大学,也纷纷改名。曾经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的高校有8所,也被业界称为“八大纺院”。而行业最兴盛的时候,中国有17所以纺织概念命名的学院,可谓一时风光无限。而现在武汉纺织大学,成为中国唯一一家以“纺织”命名的院校。前身是1978年兴建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还是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然后在“学院升级大学”的全国浪潮中,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但已经没有太好的名字(武汉科技大学之类早被抢光了),只好(是的,只好)改为武汉纺织大学。多年来招生一直不乐观,一听到纺织两个字,几乎所有人都止步了。

  2017年湖北省还有一个激进的计划,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重组成新湖北大学。还好,这个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冲动最后未能实现,“武汉纺织大学”的独苗犹存。

 

  产业升级不是技术平移

  纺织和服装产业对中国就业,影响巨大。万万不可忽视社会影响,不能听从所谓的产业升级惯例,任由生死随意它迁移到东南亚。企业的迁移行为就像是蚂蚁搬家,是本能预测,无可厚非;但作为国家、作为行业,必须要有精准的前瞻性认识,提供给情报扶持,既做好转移目的地的国外天气预报,更要做好全球的行业预报:未来产业发展规律,是要研究清楚的。日本当年在向中国、向东南亚迁移产业的时候,随着日本工厂的落地,会伴随着大量的情报分析机构,对当地供应链进行精确分析。每个搬家蚂蚁后面都是一个庞大的情报团。而且,从来不缺乏对全球产业大局未来的分析。

  看看日本丰田公司是怎么对待传统产业的?丰田最早是起家于纺织机械的,而现在,汽车集团每年要补贴纺机3亿美金保持发家之宝,使得细纱机和纺机始终位居世界一流。在董事会中,纺机仍然是老大。丰田不但继承发扬自已的历史沉淀,还不断收购和吸收世界顶级纺机技术。当世界纺机之王苏尔寿公司辞退所有高级技术人员的时候,丰田立刻出手收留这些宝贝,并在苏黎士建纺机研究所;2013年全股收购纺织标准制定者和顶尖纺织仪器公司乌斯特,保持丰田在纺机的领导地位。

  今年“加氢”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氢燃料的关注度陡升。从去年5月开始,当所有人都在关注丰田Mirai氢燃料汽车的时候,恐怕不会有多少人想到,丰田纺织正在为燃料电池中的关键部件——电堆,提供核心的分离器、离子交换器等部件。新能源汽车被称为百年工业变局的时候,几百年前启动工业革命的纺织工业,依然对新工业哺乳不停。

  这真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技术循环简史。许多短视的产业观,是看不懂这样的技术迭代升级。

  一直关注上海大纤维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缪先生认为,对于当年断臂波及的几十万纺织从业人员,上海欠缺一个恭敬的道歉和致敬。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情绪安抚的问题,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含义。许多老工业地区都意识到,一个地区沉淀下来的“领域知识”可以是产业复兴的宝贵财富时,然而拥有“地下”雄兵精师的上海,看上去依然反应迟钝。

  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智能纤维、电子服装、芯片纺织使得传统纺织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纤维科技炙手可热。如果上海纺织工业在过去这20年里实现了升级换代,当下正好能为上海现在两大支柱产业钢铁和汽车提供高性能轻量化碳纤维和织物,自然并轨助力上海产业升级,也为正待发展的飞机业提供高性能碳纤维材料。金山石化作为中国最早睛纶生产基地,按理也可以发展为最强大的碳纤维供应商,为上海的汽车、飞机就地配套。更重要的,智能医疗服装可以集成上海在医学、医药、电子、IT的优势,解决上海超老龄化社会的问题。

  历史不容假设。这二十年上海纺织没有发展,连一百年的历史沉淀也没有了。而对比的是,坐拥东丽、帝人、三菱等碳纤维顶级公司的日本,正在低调慎谨地引导着日本中部区的石川县、福井县的传统纺织产业集群,向碳纤维高端产业爬升。

  传统产业自有黄金眼,灰度创新魔力无穷。诸如上海长胜之类坚守传统产业研发十几年,终于走进高科技企业之列。能否借此成功激活区域基因,呼唤沉睡魔力,再度振兴地方纺织全新活力?这个问题恐怕无法由企业单独来回答。


资讯背景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咨询
  • icon 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 客服
  • icon 我的
  • icon 门票
  • 展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