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是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典型之一。虽然“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模式取得了瞩目的经济成就,但长期粗放的产业增长方式也引致厂村用地混杂、空间碎片化、水乡风貌异化、传统经济凋敝等问题。立足“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苏南村镇面临着空间、环境、社会等诸多挑战,亟待探寻低碳转型发展路径。
村镇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蕴藏着巨大的碳减排潜力,既是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更是探索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随着前沿研究不断推进,低碳已不再是简单的绿色环保,而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通过绿色村镇规划,持续统筹各类用地布局,提高能源利用和降低碳排放,将成为乡村发展的必要选择。
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绿色规划路径来有效激发村镇碳减排潜力,是引领乡村可持续振兴的迫切需要。村镇空间对碳源碳汇存在较为复杂的影响肌理,不同空间系统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直接关联,可以通过相应的空间规划管控规模、结构、布局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碳排放总量。资源约束倒逼苏南村镇,摸清生态、产业、用地和社会层面的转型困境,对症下药,探索绿色低碳规划路径。
落实村镇低碳人居环境建设,可通过生态空间修补、产镇空间融合、用地空间集约的规划与管控,加上社会服务治理提升,调整碳流通的方向和流量。
绿色低碳规划建设路径包括:一是规划绿色生态空间修补体系,构建蓝绿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生态廊道空间连通性;二是布局高效产镇空间融合体系,确定产镇融合单元,优化产业融合,从产业单向推动空间扩张转向多要素协调绿色低碳发展;三是打造集约工业用地整治体系,划定用地减量类型,分类引导用地空间减与聚、优与调;四是建构低碳社会服务治理体系,强化设施空间供给,优化公共服务配置,打造低碳村镇生活社区。
未来,绿色低碳村镇发展将成为我国城乡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只有规划协调好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村镇低碳发展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稳、更好,才能实现全面提升村镇生态环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宏伟蓝图。
(作者系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本文原载于《中国建材报》6月19日3版《村镇低碳发展重在绿色规划》
欢迎点击下方按钮订阅《中国建材报》(含电子报)。
本文作者:雷 诚
初 审:贺 丹
复 审:王天恒
终 审:佟令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