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国内神经外科诊断与微创手术治疗智能平台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华科精准”)宣布完超亿元D+轮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信达鲲鹏、水木投资、钧山资本和汇誉投资,老股东德诺资本持续加码。至此,华科精准D轮融资宣布完成。
继2022年华科精准完成对北京华科恒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后,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磅产品“磁共振监测激光消融系统(LITT)”在2023年4月获批上市,该系统成为全球首款由中国企业研发且唯一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应用于脑部的磁共振监测激光消融治疗系统。
2023年6月,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3D结构光注册神外手术机器人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该系统是全球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且获FDA批准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手术机器人。
从1985年至今,手术机器人经历了从创口大、微创、机器人辅助手术三代变革,2000年达芬奇获批是行业的标志性事件。近年来手术机器人的运用场景不断多元化,腔镜手术机器人在泌尿科、妇科、普外科等领域不断拓展,其次骨科、泛血管等手术机器人逐渐走向商业化。
事实上,国产手术机器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我国至少有15款手术机器人获批。截至目前,天智航、微创机器人、思睿哲、元化智能、精锋医疗、医达健康、键嘉医疗、华科精准、铸正机器人和华瑞博等企业推出的手术机器人均已实现商业化装机。
国产手术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自主可控的能力,并且部分企业的产品通过不断迭代更新,技术也持续成熟。手术机器人是一个需要技术积累和不断打磨的行业,相信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不断创新,手术机器人的临床效果也将得到强力证明,为病患带来福音,市场的渗透率也会持续提高。
目前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是一种流行趋势,而且机器人医生完成手术的数量,一直都在不断的攀升。在众多不同类型的手术中,外科手术机器人,一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器人在一些精细手术中,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些手术要求具备很高水平的细致操作或者是可拓展的体内缝合操作,这是人类所不能完成的。但研究表明,人类医生在外科手术方面的表现,仍然胜过了机器医生,特别是机器人医生费用非常高昂,远远超过了人类医生,人机协作,将是下一步趋势。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中国机器人网
凡资讯来源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请联系原出处。您若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后台小编联系,平台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注明本公司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