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涵楽 李心妍
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
今年上半年以来,水产养殖产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豆粕、鱼粉价格大幅波动,下游养殖亏损,企业运营成本和资金周转压力加大。
在如巨浪般袭来的挑战下,一些企业未能找准自身定位,销量严重下滑,甚至被巨浪无情“拍在沙滩上”。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提前布局、积极拓展新领域、不懈研发新产品,成功地实现了销量的逆势增长。广东粤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海生物”)无疑属于后者。
作为广东粤海饲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粤海生物多年来不仅为集团的动保产品提供了全方位配套方案,同时也为技术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粤海生物坚持以好产品为根基,以持续的产品研发作为驱动力,不断提高养殖户养殖成功率和养殖效益,推动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当代水产对粤海生物的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胡俊博士进行了深入的专访,以了解粤海生物是如何在今年上半年的水产“寒冬”中保持坚韧,以及他们对未来的全新布局和规划。
广东粤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胡俊博士
胡俊:我曾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专攻水产领域的研究。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合作,参与了饲料营养和肠道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今年上半年,对于整个水产行业而言是寒冬。在这种劣势情况下,粤海生物销量仍能实现逆势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前瞻性战略和多元化发展策略。
例如2022年,在设备资质方面,我们通过了混饲添、饲料生产线的生产许可认证;在研发领域,我们申请并成功获得了市级工程研发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去年多项工作的铺垫下,2023年,我们在功能性饲料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尤其是在粤海几个特色养殖品种,如对虾、金鲳、海鲈、生鱼、叉尾、黄颡以及加州鲈,我们不仅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还研发出多款新产品,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
胡俊:粤海生物今年在功能料和发酵料领域推出了多款新产品,打下了较好的市场口碑,为销量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动物保健方面,我们根据不同养殖模式的需求,推出了几款肥料。针对小棚养殖模式的肥水需求,我们研发了一种快速的液体碳肥——“肥水巨能碳”;针对大水面养殖模式的肥水需求,我们推出了一种长效的无机肥——“旺旺肥”。
在功能料产品方面,无论是发酵料的防结团和防霉,还是颗粒型的常规功能料效果的凸显,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针对海鲈、黄颡鱼和牛蛙等养殖品种,我们推出了专门的功能料和发酵料产品。这些新产品都受到市场的良好反馈,展现出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为我们要求无论是动保产品还是功能料产品,短期都要在5~7天有较明显的效果呈现,长期对于养殖成功率及养殖效益有提升促进作用。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前期的产品设计试验以及在终端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
与此同时,今年我们在产品板块,还进行了多项市场补贴措施,旨在让利给经销商和养殖户,让客户能够真真切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整个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我们大量的研发人员做试验,以及一线人员走访市场、跟踪售后,我们取得了一些真实可靠的数据。在这些数据的铺垫下,粤海生物预计接下来在功能料领域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胡俊:发酵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肠道和水质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养殖对象的健康生长、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以及增强整体健康水平。以牛蛙为例,牛蛙使用发酵型饲料后肠道会变好,发酵型饲料可以有效提升牛蛙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
此外,与传统饲料相比,发酵料在使用后不会污染水质,使得水质保持清透,可减少养蛙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基本可以实现无抗养殖。
至于功能性添加剂,我们针对不同类型和功能进行了广泛筛选。在类型方面,主要有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类型;在功能方面,有抗应激、肝肠损伤修复、护理,还有抗菌肽类和免疫增强类等功能。经过大量筛选,我们最终试验筛选了一些在效果和性价比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原料,用以支撑我们常规动保和功能料的开发。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将功能料与常规饲料相结合,探索实现无抗健康养殖,确保食品安全及绿色水产行业发展。
胡俊:我们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两个关键的技术难题。
首先,在发酵料方面,我们从2020年开始做颗粒性的发酵料,与传统的发酵粉料有所不同,我们直接将其设计成类似成品饲料的形式进行发酵。但在产品推广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发霉和结块,这些问题并不罕见,其他公司基本都会遇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原料选择、配方优化、生产工艺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通过这些努力,最终我们成功解决了发酵料发霉和结块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发酵料的稳定性和品质。
其次,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无论是发酵料还是常规功能料,我们发现存在效果达不到预期的问题,很难进行产品推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展大量研发试验,并积极与客户合作,安排大量研究生进行实地跟踪、案例收集和数据分析,最终获得一系列产品组合使用方案,能够较好的在不同场景展现效果。
胡俊:粤海生物在组织架构和团队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成本,尤其是在研发团队方面,积极招揽高学历人才。目前,包括我在内,研发团队已经拥有两名博士,同时还有一支由约20多位研究生组成的前端研发和后端市场团队。这些团队成员分布在研发基地和各个子公司,从事针对于不同区域的产品试验、案例效果收集反馈、对产品组合方案、养殖模式的提炼梳理以及对终端推广培训等工作。
内部方面,我们进行了组织架构梳理,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确保生产管理、研发、采购、市场等部门的协同运作。同时,我们优化了一些内部机制,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胡俊:粤海生物的目标设定得很高,希望每年都能够有大的突破。在销售目标方面,按照集团的指示和我们自身设定的目标,每年至少要实现50%的销量增长。
在市场运营方面,除了自有饲料渠道外,结合集团的“百镇千村”粤海村创富工程,我们开始在各个重要养殖区域布局,开设粤海生物服务站,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专业服务。我们会派遣技术人员,提供水质、鱼虾检测等服务,做到360°无死角病害防控。此外我们还会进行一些先进养殖手段的推广,分享养殖问题的解决方案。
胡俊:今年的行情相对往年而言比较疲软,整个水产动保行业陷入到了困境中。其实不仅仅是动保行业,整个水产行业都出现了较大的瓶颈。很大一方面因为内卷化严重,要求企业要更注重一些细分领域,树立自己的特色。
我认为困境是暂时的,下半年行业会迎来转机。只要企业在特色上下功夫,真正能够为养殖户解决实际的问题、能够规范整个水产行业,那么动保行业、动保企业就有出路。
对于明年,粤海生物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把争取出来的一部分利润更多的让利于终端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养殖户度过难关,欢迎更多热爱水产、愿意长期从事水产研发和服务的人才加入我们粤海生物。
胡俊:我对水产行业前景非常乐观,认为它具有巨大潜力。这也是我选择攻读水产专业,甚至在博士毕业后进入水产企业的原因。
然而,我也看到了水产行业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技术人员的缺乏。整个水产行业相对比较落后,对于一些基础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研发人员、专家学者能够投入到我们水产行业当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将水产行业规范化,使其能够健康发展。
粤海生物未来发展重点还是聚焦养殖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究养殖问题背后深层次原因,研究用何种技术手段、产品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此外,在功能料领域我们会努力实现进一步突破,以更便捷的方式提供养殖户所需的功能料,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
精彩回顾
评论留言,直抒己见,为水产品,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