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前,业界普通忧虑如何定位牛蛙养殖,该拆还是该建?养殖尾水问题如何解决?如何监管行业?对于此类问题,在《通知》里都可以找到答案。《通知》的出台受到业界高度,其发布后,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
《通知》指出,牛蛙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牛蛙养殖具有饲料转化率高、产业链完整等特点,可高效提供优质蛋白,是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牛蛙养殖快速发展,产量逐年攀升、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产业产值不断增长。但部分地区出现牛蛙养殖尾水污染治理不到位、违禁药物检出率偏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牛蛙养殖的健康发展,一些地区出现随意停养、强拆、甚至“一刀切”禁养牛蛙的情况,严重损害了牛蛙养殖主体的合法权益。为推动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通知》提出四点指导意见。
一是着力推进牛蛙绿色健康养殖
《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做好农业行业标准《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NY/T 4328-2023)等规范、标准的宣传、推广工作,引导牛蛙产业实现苗种、饲料、养殖、流通等各环节规范发展。充分利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成果,推进牛蛙育种创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养殖主体选用具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水产苗种繁育单位生产的优质苗种,遵循技术规范提出的牛蛙科学养殖密度,做好防逃逸措施。结合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实施,推广牛蛙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引导地方政府和养殖主体积极创建以牛蛙为主要养殖品种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二是切实加强牛蛙养殖尾水治理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管
三是依法保障牛蛙养殖生产空间和养殖主体合法权益
四是积极推进牛蛙养殖全产业链发展
记者:李易珊
美编:周帆
编辑:方琼玟
审核:吕华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