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枪械发展史上留名的优秀手枪不在少数,比如鲁格手枪或是M1911A1手枪等,都是赫赫有名的优秀手枪,在战场上更是非常出色的自卫武器。然而,有这么一款手枪,不仅不优秀,在战场上还各种掉链子,一个不小心就能把使用者自己坑死,性能差到不仅自己人不喜欢它,就连缺枪少弹的游击队也看不上这玩意。
这款手枪是什么呢?就是号称连自杀都不可靠,俗称“王八盒子”的南部十四式手枪。
在南部十四式手枪开发之前,日本军队配备的手枪可谓是千奇百怪,虽然本国也制造过一些手枪,但在性能上多半都不怎么优秀,除了下级军官配备日本国产手枪外,剩下的人都是自掏腰包从国外购买手枪的。
当时的手枪可不是如今这样统一成几个口径,而是什么千奇百怪的口径都有,这直接导致了日本军队内部的手枪混乱,更是出现了军官在战场上找不到子弹的窘境。
堂堂日本“蝗军”,却连自己的手枪都没有好的,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里,美国的M1911手枪和德国的鲁格P08作为自卫手枪大放异彩,这让日本多少也有些心动了。
于是乎,日本军方决定改变这种手枪乱象,索性就命令研发一款国产手枪作为日本军队的制式手枪。而负责研发任务的人则是日本的枪械设计专家,号称“造枪鬼才”的陆军大佐南部麒次郎。
南部麒次郎的恩师是有坂成章,这位可是日本真正的造枪大师,被称为“三八大盖”的有坂三八式步枪就是有坂成章制造的,是日本陆军制式武器里少有的精品之作。
按说有名师指导,这个南部麒次郎理应成为优秀的枪械设计师,奈何这个南部麒次郎脑袋有泡,或者是脑袋被门夹过,这设计出来的武器是一个比一个烂,十之八九都是有问题的,比如说号称“歪把子”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和被称为“野鸡脖子”的九二式重机枪就都是他制造的,性能之差估计大家也都知道了。
由此可见,这个南部麒次郎的脑回路和他师傅有坂成章就不在一个波段上,你指望他开发出好的手枪?你还不如指望有坂成章从棺材里爬出来,亲自操刀设计手枪比较现实。
奈何,日本那边没人有让死人复活的本事,所以这开发日本国产手枪的重任,自然也就只能落在南部麒次郎的肩上,所谓的矮子里面拔将军,估计也就是这个样子了,赶鸭子上架嘛。
当时能够让南部麒次郎作为参考的手枪有两款,一款是美国的M1911手枪,一款是德国的鲁格P08手枪,前者是11.43毫米口径,后者是9毫米口径。论及威力的话自然是美国的M1911手枪更好,但是这款手枪的后坐力极大,刚刚推出的改进型M1911A1手枪也没好哪去。如此一款大后坐力的手枪显然不适合日本人使用,所以南部麒次郎最终选择了参考鲁格P08手枪。
不过最关键的一点,可能是南部麒次郎以前就参考鲁格P08手枪搞出过南部陆式手枪这个失败品,所以这次为了方便就还是选择鲁格P08手枪当参考。
咱有一说一,南部麒次郎这说是参考,可实际上就是准备山寨一下德国的鲁格P90手枪。本来嘛,这鲁格P90手枪性能优秀可靠,如果南部麒次郎按部就班的山寨也就没事了。
可是咱前文也说了,这南部麒次郎的脑回路不太正常,属于典型的“你别害怕,我不正常”,所以你就别指望这南部麒次郎能够老老实实搞山寨了,他是打算在山寨之余来点创新,尽可能让这手枪带点“日本特色”。
鲁格P08手枪是肘节式设计,可南部麒次郎偏偏不打算照抄这个设计,他直接去山寨了美国的鲁格P08手枪的死对头,毛瑟手枪的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设计。你也不知道这南部麒次郎到底怎么想的,这好端端的鲁格P08手枪的设计不全面照抄,非得在鲁格的外形里加上毛瑟的设计,这俩玩意儿要是那么好融合到一起,鲁格和毛瑟自己早就干了,那还轮得到南部麒次郎呢?
南部麒次郎这个操作可谓是惊艳全场,可这还不能抑制住他的脑回路扩散,他也不知道是吃饱了撑的,还是忘了按时吃药,突然就打算在手枪设计上加点著名设计师勃朗宁的经典设计。
他计划加入勃朗宁经典的“空枪保险机构”,这种设计的特点是,即便弹匣抽出去一点,扣动扳机也是没法开枪的。哪怕是枪膛里还有一发子弹,而且手枪还没装定手动保险的情况下,这手枪也绝对没有发射的可能。
另外,南部麒次郎觉得鲁格P08手枪的设计过于繁琐和复杂,在生产上十分不方便,维护起来又颇为麻烦,于是他就在设计手枪时做了大幅度的改良,尽可能删去了那些繁琐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手枪的生产性和维护便捷。
不过,这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因为日本资源不发达,种地都没金坷垃,所以就能省则省吧。顺带一提,这手枪用的也不是标准的9毫米手枪弹,而是别出心裁地使用了8毫米手枪弹,算是比较独特的了。
最终,这种手枪在1925年正式投入使用,被称之为南部十四式手枪,并在1926年正式投入生产。日本军方满心以为自己解决了手枪问题,殊不知,南部十四式手枪是个问题多多的病秧子……
首先来说,这南部十四式在设计上有先天问题,各部件的脆弱已经到了极点,而且非常不防冻,在冬季容易出现撞针无力击发的问题,如果天气寒冷到一个程度,甚至可能出现撞针碎裂的问题。
同时必须注意,这枪根本不能涂抹润滑油和防冻油,一旦涂抹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撞针被卡死的问题。而在脑洞颇大的南部大佐解决问题之前,日军军官都是多带几个撞针来解决问题的……
另外南部大佐设计手枪的时候,可能忘了手枪的扳机护圈尺寸问题,愣是把尺寸设计的非常小。虽然说这个护圈尺寸在夏天没啥问题,可到了冬天就麻烦了,因为军官为了防冻都戴上了手套,可那个过小的护圈是戴着手套的手指塞不进去的,想要开枪你还得把手套脱掉。不用说也知道,这让南部十四式在战场上使用困难,很多倒霉蛋就是在摘掉手套的过程里被打死了。
脑洞巨大的南部大佐又去修改护圈问题,可之后又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因为供弹结构设计有问题,所以这弹夹随时都可能会脱落。而因为空枪保险机构的存在,那枪里平时还留了一发子弹在里面,手忙脚乱装填弹夹的时候很容易误射,运气不好就把战友打死了。
剩下的还有什么手枪卡壳,子弹走后膛,一个不小心就能把自己害死。除此之外,那8毫米子弹的威力极差,连厚一点的门板都打不穿,纯粹就是个废物。
由此可见,南部麒次郎的脑洞并没有让南部十四式变成一款优秀的手枪,反而让南部十四式变成了一款垃圾手枪。估计这也是日军军官喜欢举着刀冲锋,而不是掏出手枪战斗的原因。就这么不靠谱的手枪,美国士兵都称呼其为“连自杀都做不到的手枪”,它连缺衣少粮的游击队战士都不稀罕,何况日本人自己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