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中国建筑业总产值为311980亿元,同比增长6.5%,增加值为8.34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为社会提供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随着BIM、RFID、ICT、IoT、GPS、GIS、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化手段及工具在建筑业施工阶段的应用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如今的建筑工地变成了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于一身,并向集成化、系统化、智慧化阶段转变的“智慧工地”。
当前,虽然我国建筑业产值规模在不断上升,但由于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低,管理粗放、过度依赖人工作业等原因,中国建筑业一直存在质量低下、利润不高、工期冗长等问题,建筑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为更好地促进智慧工地产业发展,探索智慧工地更多商业模式,9月20日上午,由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联合视觉物联主办的“IOTE 2023智慧工地产业生态大会暨智慧工地中国行-深圳站”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9号馆会场2圆满举办。
本次大会邀请了智慧工地领域的各界代表,分别为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发起人粟钰、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饶勇、济工网/头把科技创始人康健、南京所为CEO钟任、超级工地总经理邬宏达、佳眼智慧总经理金宝星、盛业控股集团李远韬,就智慧工地产业现状及未来趋势展开讨论与分享,共探智慧工地市场商机。
主持人:安南科技市场总监-刘健
大会伊始,首先由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发起人粟钰进行致辞并发表演讲。智慧工地自2015年前后提出,到2018年兴起,发展至今,目前智慧工地的发展更多是形象化的,真正加强工地安全、保障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产品偏少。粟总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智慧工地的监管标准/内容不一、监管力度较弱等现象导致的,使得智慧工地难以真正落地。
图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发起人-粟钰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倒逼智慧工地升级,不仅需要物联网基础的数据采集,还实时的数据交互,物联网、传感设备、监管系统、业务系统的实时同步,为智慧工地上下游产业链创造了更多的机遇。”粟总讲述道,“因此,希望借此会议,加强对智慧工地与物联网的了解,并在新的要求与机会面前,帮助大家更好、更快的融合、发展。”
接着,粟总就《智慧工地中国行主题分享》进行演讲。“当前,我国智慧工地行业发展迅速,以每年近20亿的市场规模递增。但由于智慧工地行业具有浓厚的区域属性,各级监管部门彼此独立,导致全国智慧工地难以落地。”粟总表示道,因此,我们成立了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通过普及智慧工地行业知识疏通各省市相关政策信息,从而推动智慧工地的发展。
目前,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涵盖了青年讲堂、企业微视频、每周要闻、微信社群等形式,打造一个扁平化、共享化、去中心化的智慧工地供应链服务平台,联合生态伙伴共同研发产品,助力行业伙伴有差异化有特色的落地智慧工地项目。另外,《智慧工地全球采购指南》是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对企业信息进行统一编撰的一本行业商务年鉴,全方位覆盖所有智慧工地展会、互联网各大平台,是智慧工地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工具书和广告媒体。
在“互联网+”的东风下,智慧工地早已打开百亿市场新空间,并且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目前施工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施工单位需求也从单一智慧工地产品应用向集成化应用转变,行业监管也在持续加强,由此看来,国内建筑行业数字化市场有望开启千亿元级别新空间。
当下,随着国家及地方各省市不断出台多项政策,对建筑工地的智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智慧工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对此,智慧工地产业生态网发起智慧工地中国行,搭建行业交流平台,汇聚当地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智慧工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模式。
深圳智慧住建平台介绍
随后,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饶勇围绕《深圳智慧住建平台介绍》进行主题分享。据饶勇先生介绍,深圳智慧住建是数字深圳建设的重要组成成分,以统领全局信息化建设升级,实现整体布局,夯实基础架构,深化内控体系为目标,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住建”先锋城市和标杆城市,全面支撑起数字深圳的建设。
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饶勇
智慧住建是以发改项目代码为主线,拉通市区住建局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一体化联动监管和也无需协同。智慧住建涵盖了智慧住房、智慧建造和智慧政务三大应用,住建数据工程和BIM工程两项工程,以及一个住建基础平台的总体架构,通过数字化决策、智慧化监管、在线服务等模式,实现态势“全感知”、业务“高效通”、信息“为我谋”、服务“便捷查”。
接着,济工网/头把科技创始人康健围绕《智慧工地软件系统》的主题展开分享。济工网主要专注深耕施工场景下的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自主研发了集团/分子公司级智慧工地管控平台、项目级管理平台以及政府监管平台,支持全国200多个政府监管平台数据对接。
济工网/头把科技创始人-康健
会上,康总分享了上海某区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现了IOT、视频和软件协同完成机械管理;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三期实现了从警情-核实-处置-结果反馈-审核通过等所有IOT报警实现闭环处理;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使用人脸识别签到数据实现劳务资金管控,从软硬件一体化交付、供应链配套、设备监测等方面赋能合作伙伴提升服务能力等智慧工地平台软件的应用案例,从案例中体现智慧工地平台软件的优势。
简言之,智慧工地平台软件是应用成果的体现者,能够立足用户的数据结构化,实现立体化数据库,从而提升用户对智慧工地软硬件集成系统的总体感知,便于智慧工地集成交付商快速、高效落地项目。
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建筑起重机械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种类繁多,涵盖了桥式起重机、固定旋转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桅杆起重机等等。不过,起重机械伤害事故也是工程生产安全较大事故排名前列的事故类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2020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事故按照类型划分,起重机械伤害事故7起、占总数的30.43%,位于事故类型原因首位。
会上,南京所为CEO钟任围绕《起重机械设备监测系统在智慧工地的应用》主题展开精彩分享。南京所为作为一家立足于将先进物联网技术与传统建筑行业相结合的高科技企业,专注于智慧工地多板块硬件产品的研发及相关解决方案的服务与落地,并成功推出“云臂”智慧工地品牌系列产品。
南京所为CEO-钟任
“起重机械事故的源头维度主要在于人、机、法三方面。”钟总表示道,基于此,南京所为从这三方面入手,推出了塔吊监测系统、塔吊可视化系统(小车式)、升降机监测系统、施工升降机AI人数识别控制系统、特种设备塔司AI行为识别、塔机钢丝绳缆物联监控系统、塔机安装拆卸安全监测系统、塔机安装拆卸安全监测系统等一系列产品,有效保障起重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
紧接着,超级工地总经理邬宏达以《智慧工地本地服务商超级模式分享》为主题展开演讲。伴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各种信息化手段、移动技术、智能穿戴及工具在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不断提升,智慧工地建设应运而生。可以说,智慧工地的建设对实现绿色建造、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社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超级工地总经理-邬宏达
作为一家拥有4年经验的专注智慧工地应有落地运营的公司,超级工地在广东省内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等多地设立了办事处,公司年服务智慧工地项目300+。目前,工地产品涵盖了实名制通道、扬尘噪音监控、高清车辆识别、工地视频监控等,通过当地住建局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接入备案、安全观摩评优、弱电安防工程、工程检测等业务模式,接入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满足智慧工地监管需要。最后,邬总表示,智慧工地产业未来大有可为。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施工的融合发展,大力促进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地建设进程,而智能安全帽就是智慧工地的一道亮点。会上,佳眼智慧总经理金宝星围绕《智能安全帽的主要功能及应用场景》展开了精彩的分享。
佳眼智慧总经理-金宝星
金总表示,实际上,智能安全帽是一种智能穿戴设备,集成了各种传感器、视频监控、语音、人脸识别等技术,具有视频实时监控、视频录制和拍照、语音广播和对讲、人员定位、电子围栏、监测报警等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通信、铁路、油田、钢铁、码头、采矿等行业中,让现场作业更安全,后端管理更高效。
佳眼智慧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安全帽产品研发的企业,也是国内首先研发“智能安全帽”的厂家,推出了业内首款4G智能安全帽。公司产品包括智能可视安全帽、智能定位安全帽4G、智能人员定位终端4G等。简言之,智能安全帽为工人提供了一种“看得见”的安全防护,是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装备。
盛业控股集团李远韬就《供应链金融与智慧工地服务》发表演讲。盛业控股集团作为一家领先的供应科技平台,通过“产业互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双驱动发展,构建供应链科技平台。目前,集团已服务基建、医药和能源等国家战略性行业,也在积极布局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21年初起,集团在智慧工地和医院SPD智能供应链服务等科技产业领域进行积极战略布局,推动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打通信息壁垒,平台化链接资产端和资金端,从而高效地解决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需求。
盛业控股集团-李远韬
当前,盛业已深耕多家大型核心企业的数字生态,并为超过13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灵活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6月底,集团计处理的供应链资产规模已超过1770亿元。李总表示,盛业希望运用产业互联网赋数字金融,致力于让供应链更高效、金融更普惠。
紧接着,各与会嘉宾进行了一场圆桌论坛式的讨论,就智慧工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问:目前智慧工地的行业现状是?
粟总表示,从智慧工地行业的供应链来看,其实当下智慧工地并不缺项目资源,缺的是高利润的回款项目,这是目前智慧工地行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饶勇先生表示,从智慧住建的角度来看,这两年来,全国各地在从事技术工艺领域的产品研发和落地的运营服务上是越来越多了,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而且深圳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包括央企、国企等都会在下属的数字化公司研发智慧用地和质量安全管理全过程的系统。不过,站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来说,还是希望在产品研发这个层面往安全产品上发展靠拢。
而康总从两个视角来看智慧工地行业的发展现状,一是用户视角来看,概括为一句话是“食之无味,根本就去不掉”,用户对智慧工地有很深深的期待和很多价值诉求,但智慧工地目前的技术并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是从业者视角来看,康总认为当下80%的从业者是在负重前行的,智慧工地的本质是工程行业,它有着一个劣势就是从业者多、技术门槛低,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竞争压力大。
钟总认为,当前智慧工地在整个物联网里面,它的IoT化、智能化是最慢的,不过它同时也是一个潜能最大的行业,它一定会慢慢融合并逐渐增长。
站在服务商的角度,邬总表示,目前智慧工地是一个百家争鸣的状态,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服务好每一位客户,踏踏实实跟好每一个项目,做好每一个应用实施。同时,邬总表示,智慧工地产业还大有可为,还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
金总则表示,智慧工地从当年一个新鲜的名词发展到现在的一个常规操作,逐渐深入人心。从供应商角度来看,当下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做到智能化的新工具如何为我所用。
李总认为,目前智慧工地的技术应用与工地智慧化程度匹配不上,很多传统公司跟不上IoT、定位等新技术的发展进度,因此当下核心任务是去推动传统企业应用新技术,推动更标准化的管理和流程。
问:发展至今,智慧工地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此大家对未来有何看法或者建议?
李总表示,“降本增效”将会是是未来智慧工地产业链的一个发展方向。邬总则表示智慧工地产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金总表示,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工地安全,一个是质量,如何运用好智慧工具保障每个项目的安全和质量,是永不过时的。
钟总则表示,未来智慧工地是往精细化、无人化方向发展的,因此当下还需要不断打磨产品,让产品的功能更加丰富,做到真正地落地,才能够真正帮助工程项目解决问题,节省成本。
康总表示,工程行业作为一个支柱行业,它涉及到了装饰装修、基础建设、市政工程等等,其未来空间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要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并且产业链的合作也是十分重要de,从软件硬件产品到终端落地服务,需要拧成一股绳,建立高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才能将智慧工地行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饶勇先生表示,当前,工地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所以最主要的还是要做好施工场所重大风险的监测,做好工人的培训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路虽远,行则将至。”这是粟总对于智慧工地行业的一个整体看法。
大会最后,与会嘉宾共同启动了《2023年度中国智慧工地市场研究报告》的发布仪式,《2023年度中国智慧工地市场研究报告》正式发布!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工地成为了工程建设的必然趋势,相信未来将迎来更庞大的产业规模、更丰富的生态氛围!
~END~
参考资料:
IOTE
举办地区:广东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和平社区展城路1号
展览面积:60000㎡
观众数量:100000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