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四产品转换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农机产品已步入中高级发展阶段。从1月至8月的市场表现来看,部分国四产品销量同比出现超过30%的下降。与此同时,产业地位逐渐向头部企业聚集,部分中尾部企业因发展受限,开始转型或退出市场。农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日益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焦点。
行业内许多企业正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发展实力,拓宽产业空间;一些知名农机企业也在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显示出强烈的合作意愿。更值得关注的是,机械行业的某些企业正寻求进入农机行业,以寻找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总体而言,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持续向好,2024年农机市场发展有望受益于惠农政策、市场需求旺盛等有利条件,以及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然而,也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首先,是竞争理念的转变与实施。目前,同质化竞争正逐渐被差异化竞争所取代。领先企业的营销理念由价格策略转向价值传递,市场竞争已从单一的产品竞争转变为体系平台下的综合实力比拼,为用户提供最具价值的农机解决方案已成为领先企业的首选。
在产品发展方面,大型化、广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动力换挡及其配套农机具、玉米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时针式喷灌机等产品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些新兴企业开始实现全球战略资源配置,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产业层次和增长方式得到了提升和优化。产学研用模式实现了常态化发展,研发投入逐渐增加,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增强。然而,传统农机企业和新兴农机企业在形成各自特色差异化技术体系和产品平台的同时,与国际先进农机企业的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是区域的转移与发展。由于中国不同区域的耕作模式、土地集中程度、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艺要求的不同,农机产品正逐步向粮食主产区、重要农时和经济作物全程化区域推进,并呈现出鲜明的特色。冬小麦区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农机目标市场,近年来始终保持较高的运行状态;南方水田及丘陵地区对小型农机具的需求旺盛;东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大中型农机具的主要需求区域,尤其是黑龙江和新疆已成为高端、重型农机具的重要目标市场,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一些农机企业的产品线较为单一,功能和性能难以满足区域农艺需求的配置,无法满足垄作、平作、套作等种植方式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产品的进一步发展。
再者,是用户需求的变化与现实。用户需求已从传统的关注产品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转向重视价值、品牌和品质。驾驶舒适性和盈利能力成为购买农机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随着用户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产品人性化设计和智能化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对“一身泥土满手油、腰酸腿疼手抽筋”的现象已不再接受,农机购买的意愿正向控制智能化、操作自动化方向发展,高效率、安全、舒适和自动化成为用户的迫切需求。动力换挡拖拉机和静液压中拖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
目前,我国农机市场的主流产品多为中低端产品,市场化配置机制正在发挥作用,一些落后产品正在被淘汰。能够保持市场发展的企业,往往是那些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快、品质提升明显的新兴企业。由于受到行业发展中低水平重复建设、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工艺管理水平落后、知名品牌缺乏、发展方式粗放等因素的制约,一些组装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