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展会资讯旅游资讯笔谈 | 谢晓如等: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笔谈 | 谢晓如等: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来源: 聚展网2023-11-25 13:51:40 318分类: 旅游资讯

图片

旅游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由于旅游活动产生了可观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几十年,旅游业在传统的认知中被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无烟工业”。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一方面,旅游业态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和多样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以经济为主的发展导向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并带来大量一次性产品与不可回收垃圾,导致不可再生环境的破坏与退化。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的说法受到了普遍质疑。正如Streimikiene等所强调的,旅游业中的环境问题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只涉及游客本身,更需要旅游业的多元行动者共同面对。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色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观念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2023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在国家推行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国旅游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高度碳排放领域,其转向绿色的发展方式对于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和“双碳”目标具有关键性意义,在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的低碳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绿色”的概念源于环境保护主义,其重要性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凸显。绿色发展的概念正成为发展决策的一部分,其核心是“通过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追求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倡导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结构及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与消费方式。”由于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这一趋势也影响着旅游领域。
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是指,在整个旅游价值链中采用环保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策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平衡发展,包括在交通、住宿、景点和活动等方面采用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农业和信息通信技术等绿色技术和绿色理念,减少旅游业对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依赖。这种旅游形式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当地社区的支持以及环境意识的提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加社会福祉。但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业在发展方式、发展理念、游客消费行为、资金与技术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与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目标不兼容的问题。随着新冠疫情的结束,中国旅游业也开始快速恢复。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74 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大规模的旅游人群出行,势必会再次对资源与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面对这些挑战,如何走好旅游业绿色发展这条道路是值得人们高度的问题。

图片

一、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挑战

挑战一:旅游业增长模式与绿色发展目标不兼容
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失衡,如何平衡和管理两者间的关系成为旅游业绿色发展的一大挑战。自1995年起,中国政府承诺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其政策,并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但如何权衡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仍然是当前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政府的经济增长导向导致政策和规划更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和社会影响。对经济效益的也常常导致旅游企业将经济利益置于优先位置,而忽视环境和社会责任,如住宿业面临着在资源使用、采购和废物处理等方面实现绿色经营的挑战。此外,消费主义文化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是该挑战的另一方面体现。消费主义文化强调物质消费和物质追求的文化倾向,容易造成环境的负面影响,阻碍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挑战二:旅游企业绿色经营与游客环保行为的挑战
旅游企业与游客是旅游产业链的两个重要环节。首先,环境产品的研发是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旅游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绿色运营对于保持旅游企业竞争力或占领更大市场份额至关重要。然而,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旅游企业在绿色经营方面面临着更高的投资成本和更长的回报周期,在绿色发展与转型方面缺乏有效的路径。其次,激励游客参与环保实践也是一个困难的任务。游客的环保行为意愿往往取决于情境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包括目的地形象、个人价值观、旅行目的、旅行经验、社会网络等。此外,游客对环保行为的态度和意愿还可能还受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此,旅游企业绿色经营与游客环保行为是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另一个挑战。
挑战三:旅游业的“碎片化”和不可预测性
旅游业的“碎片化”和不可预测性使得旅游业的管理和规划变得困难,是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之一。旅游业的“碎片化”是指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分散和分割,以及旅游市场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性。旅游业的“碎片化”使得旅游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旅游资源的分散和分割可能导致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而旅游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则可能导致旅游业的波动。3年新冠疫情,使得全球旅游业受到巨大冲击和前所未有之挑战,也导致大量资源和物资的废弃,凸显了旅游业的脆弱性。因此,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必须其“碎片化”和不可预测性。
挑战四:缺乏资金与技术的支持
旅游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用于发展和推广旅游环保设施和基础设施,如可再生能源系统、环境友好型交通工具和节能建筑等。此外,还需要资金用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绿色旅游的认知和技能。除了缺少资金支持外,没有技术的引入与更新就会削弱旅游业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废物产生并改善资源管理的能力。但是在一些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资金和技术支持,旅游业的绿色发展也将面临困境。
二、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出路
出路一:转变管理理念,实现多方协作
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关键是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取得平衡。旅游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绿色旅游必须进行动态管理以适应新的方向。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管理理念必须始终面向未来,与国家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这些管理理念力求包括地方社区、游客、旅游企业、非营利组织、学术机构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协作,特别是促进旅游企业与地方社区的合作。通过协调好各方的利益,保护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出路二:加强绿色发展观念的培训与教育
面对旅游企业绿色经营缺乏有效路径与方法,以及游客环保意识不足的挑战,需要加强绿色发展观念的培训与教育。首先,需要推动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鼓励旅游从业者采取节能减排、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措施,确保旅游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其次,增强对游客绿色旅游理念的教育与激励机制。通过在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采取环保的行为,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废物和垃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等,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减少游客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出路三:制定旅游业绿色发展的理念、管理与规划
未经科学规划的旅游业发展常伴随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困扰。对于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可行的绿色旅游发展观念、管理战略和规划是起点。首先,在发展理念上,要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开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在海岛、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等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适当开发旅游资源,在确保资源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旅游业的适度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其次,在环境治理上采用参与式管理的方式。通过对本地居民开展环保教育,由居民督促环境的维护,增强其保护环境的主人公意识。最后,政府需要联合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等多主体共同制定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与规划。例如鼓励旅游业的多样化和分散化、平衡游客数量与环境的承载力等,以推动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出路四:提供财政支持与技术更新
在财政支持方面,为了激励地方政府主动履行绿色发展的职责,中央政府应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肯定地方政府的工作来增强绿色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支持绿色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能源供应等工作来推动绿色旅游模式,特别是创建合理的绿色旅游激励机制。在技术应用与更新方面,鼓励旅游业的创新和科技应用,如先进的废物处理技术和水循环利用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线预订系统、可持续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基础设施等,更有效地监控能源的使用,提高旅游业的效率和便利性,通过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议题。中国旅游业的绿色发展需要全面规划、管理决策以及有效的执行。在强有力的政府领导下,旅游产业链上的所有利益相关方需要达成共识并共同参与。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是对发展观念的全面转变,认识到有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依存,为旅游业的未来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简介谢晓如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博士后朱 竑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教授黄剑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讲师、通讯作者

图片


引用本文
谢晓如,朱竑,黄 剑. 中国旅游业绿色发展的挑战与出路
[J]. 旅游学刊, 2023, 38(11): 5-8.




责任编辑  吴巧红 
责任校对  宋志伟
技术编辑 谭茹文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图片来源  Pixabay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展位销售
方经理
方经理
金牌项目经理
直线 0571-88560061
专属微信wechat
wechat
蒋经理
蒋经理
金牌项目经理
直线 0571-89099392
专属微信wechat
wechat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09:00-18:00

旅游行业展会
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2026.05.21-05.23
GITF
郑州房车展
2025.08.28-08.31
郑州国际房车旅游产业链大会
北京国际旅游展览会
2025.06.27-06.29
BITE
新加坡旅游展览会
2025.10.15-10.17
ITB ASIA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旅游展览会
2025.10.01-10.03
ASTANA TRAVEL EXPO
上海国际潜水及度假观光展
2026.03.06-03.08
DRT SHOW
香港国际旅游展览会
2026.06.11-06.14
ITE HONGKONG
英国伦敦世界旅游展览会WTM
2025.11.04-11.06
World Travel Market London

旅游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