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条“激光雷达烧坏地库摄像头”的视频在网络传播。视频显示,一辆搭载激光雷达的问界M7智驾版汽车经过后,摄像头因拍到车顶的激光雷达,画面在一番闪烁后呈现雪花状,后续无法再正常使用。随着视频受到更多关注,网络上也出现了两个问题,摄像头的损坏与激光雷达有何关系?激光雷达又是否会对人眼造成伤害?
![图片]()
对于第一个问题,目前已有专业人士进行了解答,其表示:或许是因为地库摄像头没装红外滤光片(全称叫光学低通滤波器),所以被激光射坏了CCD感光元件。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早在激光雷达大规模上车之前,就得到过广泛讨论。结论是,能应用到车上的激光雷达,都要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规定设计,理应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根据IEC60825标准,激光器会根据其最大允许暴露(MPE)进行分类。MPE是在给定波长和给定持续时间内,在不引起生物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每单位面积允许的最大激光能量。
![图片]()
从众多激光雷达厂商的产品上也可以看到,大家都会注明自己的产品为CLASS 1。
![图片]()
但另一方面,目前车载激光雷达按波长分为了905nm和1550nm两种类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是否对眼睛的影响有差异呢?答案是有,不同波长的激光,会对眼睛的不同部位(主要是晶状体和角膜)造成影响。
![图片]()
可以看出,不同波长的激光能照射到眼睛的部位不同,其中905nm的激光能照到视网膜,也即可能会对视网膜造成损伤。而1550nm的激光不能穿过晶状体,可能会造成角膜损伤。那么,如果加大功率,905nm和1550nm谁更容易对眼睛造成损伤呢?这点通过对比905nm和1550nm的MPE值(激光最大允许暴露值)可以获悉。
![图片]()
在曲线图中,任一脉宽的1550nm激光器的MPE值都比905nm激光器的MPE更高,也就意味着人眼能够承受更大能量的1550nm激光的照射。所以,1550nm相较于905nm确实对人眼更加友好。不过据相关人士称,在实际使用中,1550nm探测器的功率远大于905nm探测器,这是因为1550nm探测器使用铟镓砷材料,其灵敏度远小于905nm单光子探测器(硅材料)。而由于探测器的效率较低,则需要更大的激光发射功率(能量)来保证激光雷达的远距离感知。此外,在成本上,1550nm探测器也更昂贵,目前市面上还是905nm产品较普遍。而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据芯传感了解,很多企业都在研发1550nm的产品。最后,可以明确的是,只要产品都遵守相关规定,对人眼的伤害就理应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