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排行榜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首页
>
智能系统
为您推荐智能系统相关资讯
2023年第九届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以下简称“CCIS 2023”)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IEEE北京分会联合主办,将于8月12-13日在大理举办。
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合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北京分会发起,已陆续在北京、杭州、深圳、香港、南京、新加坡、西安和成都成功举办八届。该会议旨在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南达科他大学计算机系主任KC Santosh教授;CAAI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主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张学工教授;南京大学Kai Ming Ting教授;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肖京先生将受邀出席CCIS 2023作主旨报告。
嘉宾介绍
KC Santosh
Bio:KC Santosh – the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is a highly accomplished AI expert with an impressive background. He earned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rom INRIA Nancy GrandEst Research Centre (France) and worked as a research fellow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With funding of over $3 million, including a $1 million grant from DEPSCOR - 2023 for AI/ML capacity building at USD, he has authored 9 books and published more than 240 peer-reviewed research articles. Prof. Santosh's areas of expertise includ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 learning, computer vision, data mining, and big data. He is also an editor of multiple prestigious journals, inclu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AI and Int. J of Machine Learning & Cybernetics. As the founder of AI programs at USD, he has taken significant strides to increase enrollment in the graduate program, resulting in over 2,000% growth in just two years. His leadership has helped to build multiple inter-disciplinary AI/Data Science related academic programs, including collaborations with Biology, Physics,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ustainability and Business Analytics departments. Prof. Santosh is highly motivated in academic leadership, and his contributions have established USD as a pioneer in AI programs within the state of SD. More info.https://kc-santosh.org/
Keynote Title: Big Data Issues, No Worries – Active Learning is the Need
Xuegong Zhang
Bio:Xuegong Zhang received his BS degree in Industry Automation in 1989 and his Ph.D. degree i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n 1994, both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after which he joined the faculty of Tsinghua University. He had visited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2001-2002, and is now a Professor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Bioinformatics in the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Adjunct Professor of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School of Medicine. He is ISCB Fellow and CAAI Fellow. He is also th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of Bioinformatics and Artificial Life,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 of Intelligent Health and Bioinformatics,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His majo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machine learning, bioinformatics, human cell atlas, and intelligent precision medicine.
Keynote Title:From Human Ensemble Cell Atlas to Digital Life Systems and AI Precision Medicine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biology is driving toward the 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characteristic molecular properties of all major cell types of the human body. The seemingly unlimited ability of foundation language models has made people to expect the emerging of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These two trends lead to an unprecedented anticip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I medicine and on solving major health issues using AI medicine. But there lacks a clear route toward this ambition. Based on our practices in building the first human ensemble cell atlas (hECA) and developing AI foundation models for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w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Digital Life Systems or dLife as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and representing all information of a living human body from molecular, cellular levels to tissues, organs, systems, and the whole body. As a proof of concept, we developed the method of “in data” cell experiments for drug effects prediction and for virtual trials. We propose that the route to future AI precision medicine is to build foundation models of patients or AI patients as digital twins of real patients based on the dLife framework.
Kai Ming Ting
Bio:After receiving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Kai Ming Ting worked at the University of Waikato (NZ), Deakin University, Monash University and Federation University in Australia. He joined Nanjing University in 2020.Research grants received include those from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S Air For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FOSR/AOARD),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Toyota InfoTechnology Center and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
He is the principal driver of isolation-based methods, and a key originator of Isolation Forest, Isolation Kernel and Isolation Distributional Kernel. Isolation Forest is widely used in industries and academia. Isolation Kernel is a unique similarity measure which is derived from a dataset based on the same/similar isolation mechanism as Isolation Forest, and has no closed-form expression. Isolation Kernel and Isolation Distributonal Kernel are the X-factor that enables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more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than existing algorithms which rely on Gaussian kernel or Euclidean distance.
Keynote Title:Distributional Kernels: an under-utilized resource
Abstract:
This talk presents recent works on distributional kernels based on kernel mean embedding (KME). KME has a strong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and guarantees that the resultant kernel mean map is injective, i.e., the kernel mean maps of two distributions have their difference equals to zero if and only if the distributions are the same. Yet, KME's applications have been less successfully so far. One key breakthrough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root cause of KME's (seemingly) failures, i.e., the use of Gaussian kernel. The talk presents works, following this identification, that release the power of this under-utilized resource. The works demonstr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al kernels can solve long-standing problems, some of which have evaded decades of effort, in terms of efficiency and task-specific accuracy issues. These include point and group anomaly detections, clustering, and anomaly detections in trajectories, periodic time series and graphs/networks.
Dr. Xiao Jing
Bio:Dr. Xiao Jing is the Group Chief Scientist of Ping An Insurance Company of China, Ltd. He lead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AI-related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finance, healthcare, and smart cities. He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from the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e has published over 215 academic papers and was granted 101 US patents. Before joining Ping An, he worked as Principal Applied Scientist Lead at Microsoft and as Manager of the Algorithm Group at Eps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c. Dr. Xiao Jing began his work in R&D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elated fields in 1995, covering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 areas such as healthcare, autonomous driving, 3D printing and display, biometrics, web search, and finance.
Keynote Title:AI Empowered Financial Services
随文附件
附件1. CCIS-registration.doc
附件2. Registration-cn - nopaper.doc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智能,领跑交互新时代;创新,驱动产业向未来。2023年7月1-3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成功召开。本届大会以“智能交互 驱动未来”为主题,来自智能车及相关领域学术界、产业界的同仁500余人齐聚一堂,1223.6万人次观众线上观看,展开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共同展望智能车领域前沿趋势,探索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之路。
本次会议期间,为了更好地探讨智能系统环境感知与构建的前沿进展,研讨领域内的重要方向和关键技术,中国自动化学会网联智能系统专委会(筹)举办了智能系统环境感知与构建专题论坛,西安交通大学魏平教授、同济大学张荣庆副教授为论坛主席,专题论坛邀请领域内5位权威学者专家带来了精彩报告,分享了智能系统环境感知与构建领域前沿的技术和思想,并探讨了未来智能系统感知的发展趋势。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吴宗泽教授带来题为“自动驾驶人因问题探索”的报告。报告基于当前自动驾驶的背景,介绍了自动驾驶中的人因议题,包括人机共驾中警觉度变化规律及对接管的影响、IVIS交互模式对驾驶和眼动行为的影响、以及自动驾驶接受度影响因素,最后还介绍了自动驾驶人因研究的人机共驾仿真试验平台。人因研究对于全自动驾驶的智能车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吴教授的精彩分享对未来智能系统感知中人的因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人机共融的智能感知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深圳大学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吴宗泽教授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院长聂礼强教授带来报告“多模态大模型”。报告首先介绍了现有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与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历程与其惊人的通用人工智能潜力,而后重点剖析了当前多模态大模型的主流模型架构与预训练任务,最后介绍了哈工深团队研发的九天多模态对话大模型的主要功能与实现方法。聂教授的精彩报告聚焦当下人工智能领域的“大模型”热点,受到了现场和线上听众的热烈反馈,多模态大模型对未来复杂智能系统中多模态实时环境感知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计算机学院院长聂礼强教授作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的唐漾教授报告题目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博弈决策”。报告首先介绍了自动驾驶的发展背景,然后聚焦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行为决策、运动控制等方向的创新技术范式,介绍了自动驾驶领域前沿理论方法与关键核心技术,最后唐漾教授还分享了其团队围绕自动驾驶感知-规划-决策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以及示范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唐教授的精彩报告聚焦智能系统中的环境感知以及基于感知的规划决策等,为大家分享了很多智能系统感知与决策最新技术成果和对于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思考。
华东理工大学的唐漾教授作报告
山东大学的白露研究员带来报告“网联智能车无线射频环境建模”。报告首先介绍了网联智能车背景及其独特的信道特性,而后重点介绍了网联智能车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工作及方法,最后讨论了相关的信道测量、模型验证及应用。针对网联智能车场景开展精确实用的无线射频环境建模,是网联智能车系统设计和技术研发的先决条件,白教授的精彩报告对于智能系统射频感知与建模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享,对大家较为系统的了解智能系统中无线环境的感知建模以及未来智能车系统通信感知一体化的设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的白露研究员作报告
来自企业的专家、西安瀚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章锦文研究员报告了“智能交互电磁信号性能测试及复杂环境构建系统设计”。报告针对汽车无线信号OTA及复杂电磁环境的测试与仿真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测试暗室的构建方案,融合了近场、远场测试的特点,重点介绍了重点部位的吸波布局的计算、波束的电控运动算法以及链路的数字校准等技术。章总的精彩分享从业界的角度探讨了智能车系统中电磁环境性能测试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挑战,对如何将智能感知方案真正应用于实际智能车系统中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西安瀚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章锦文研究员作报告
END
内容来源 大会组委会
编辑 曹艺华
责任编辑 叩颖
往期文章
【CAC2023】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展览赞助招募工作正式启动!邀您共聚山城,秀在重庆!
【CAC2023】关于征集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大会报告人的通知
【CAC2023】关于征集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专题论坛的通知
【CAC2023】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投稿系统正式开放!敬候您的来稿!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宣传出版及大赛)
010-62624980(财务)
010-82544541(学术活动)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
中国自动化学会新媒体矩阵
官微
CAA OFFICIAL
会员服务
综合媒体
官网
微博
今日头条
视频平台
B站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学术平台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议
中国自动化大会
知乎
喜欢的话点击在看哟~
智能家居还没完全“上车”,从单品智能到全屋智能的“数字家庭”就要来了。
近日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家电、智能安防、智能照明、智能睡眠、智能康养、智能影音娱乐等家居产品研发。发挥消费平台大数据作用,支持企业开展家居产品反向定制、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开展数字家庭建设试点。
图源:消防物联网云平台
而作为全屋智能的关键场景之一,实现家庭火灾防控自动化的“智慧消防”,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一家专注于智能控制行业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亚晔实业有限公司将在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上带来消防报警智能分级联动防控系统。该系统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消防工作“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提升火灾隐患防控能力,提高城市消防安全。
产品亮点
消防报警智能分级联动防控系统
智能感应 远程报警
消防报警智能分级联动防控系统图
该系统可用于各种城市建筑及日常家居中,通过智能感应及远程报警联动防控,一方面提高消防预警、及时防控的速度,同时减少24小时人员流动巡查和监控室值守的费用,省却监控室的基础建设成本,同时通过传感器的编号快速定位隐患位置。该系统为现代建筑消防预警及时防控提供了简单、快速、准确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
技术性
消防报警智能分级联动防控系统以自主研发的物联中心控制器为中心,通过烟雾、温度、无线警铃远程传送器等传感器,实时接收周围环境的消防隐患,当出现低风险消防事故,多个责任人在收到报警信息时,可通过视频远程观察事故现场并及时进行防控部署;当出现高风险消防事故时,系统不仅通过物联中心控制器及时向远程多个责任人发送报警信息,在本地鸣响消防警铃,然后开启语音播报示警和紧急疏散路线,同时自动启动防控设备:如自动切断总控电源、打开喷淋头电磁阀、通过机械手关闭燃气阀门、打开所有通道智能门锁便于人员逃生等,一方面提高消防设备开启的响应速度,另一方面避免消防人员进入现场应急处理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
图源:展商官网
>>>>
创新性
此系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首先研发出系统核心部件——物联中心控制器,该核心部件集网关、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多路控制终端、人体感应及红外遥控发射器于一体,可存储用户的二级报警触发数据,接收传感器数据,通过控制部分进行逻辑计算,对所有控制终端进行智能控制,并通过云平台与用户移动终端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报警。系统以此为中心,通过与不同的传感器及控制终端进行无线组网,可对不同用户和环境做个性化的系统定制。因此该系统拓展性非常强,用户可根据现场的建筑结构、电器燃气分布、消防设备的种类简单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报警及分级防控系统,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展商介绍
深圳市亚晔实业有限公司 高交会智慧城市展展位
深圳市亚晔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实业公司,现已拥有五十多项智能开关、智能家居、智能控制中心、智能遥控中心、多功能报警平台及其系统相关的智能控制专利技术,并拥有专业制造品牌爱普瑞(A-BRT)及自主营销品牌爱普瑞(iPuray)。
高交会智慧城市展火热招展中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智慧城市展将以“数创新生态·行业新格局”为主题,汇集城市规划和管理、通讯和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技术应用、移动应用、智能硬件、车联网、区块链等新ICT领域技术与产品,新增“双碳”战略展区,全面展示全球前瞻的创新应用技术、优秀研发成果和行业解决方案、“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和数字经济在各行业的应用方案、数字化智能管理典型案例与成果,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展会展览面积7500平方米,拟设立数字化创新专区、智慧城市生态圈专区、人工智能与智能科技体验专区、“双碳”战略专区、智慧城市及数字化互动体验区等五大亮点专区,构筑智慧城市展示大舞台。
同期将以“数字变革激发城市新活力”为主题,共设置1场主论坛、3场平行论坛,拟邀请近百位智慧城市行业专家、领军企业高管、行业服务商、知名媒体人,围绕数字化变革、数据共享、数字赋能三大主题,对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创新发展进行深度交流。
👇长按扫码,即刻报名参展 👇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
11月15-19日 ·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精彩一触即发
声明
·本文章内容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保持信息完整性。
· 本文内有未注明出处的信息、图片或素材,如无意中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精彩回顾
▲1分钟快速了解高交会→
艾美家居创始于2002年,公司生产中心厂房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生活区近7千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及展厅近4千平方米。。
公司秉承着"原创设计,高性价比,整体家居,欧式轻奢风”的理念,不断创新,公司有着一支顶尖的设计队伍,还聘请了来自国外的设计师,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了更大突破。
2018年艾美家居更新升级,以家居+智能为方向,自主研发 SaaS睿售系统平台,为客户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2021年公司荣获浙江省年度重点培育电商平台的殊荣。2023年,浙江睿售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被浙江省商务厅授予新零售示范单位。这些成就不仅肯定了我们的实力和付出,更展示了我们不断追求卓越的决心和信念。
艾美家居依托浙江睿售新零售模式,以区域代理形式,采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新零售模式,招募区域合作伙伴,为合作伙伴打开线上线下同步的销售渠道。通过科技赋能以差异化的全店输出、一键开店商业模式,引领智能家居发展新潮流。
艾美家居产品以轻奢、便捷、安全为产品切入点,创造科技+智能生活的浸入式体验区,致力于为家居构筑起全新的生活方式。打造全宅高端智能家居定制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智能家居新生活。
新品推荐
NEW
艾美家居全屋智能系统
新品展示
左滑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电视遥控器也可以操控你的"家"
除面板手机语音音箱外,电视也可操控“智能家居“,用户可以直接管理家中的连接设备,并可轻松设置遥控器一键设置所需的场景和使用的语音口令,让一切怎么舒服怎么来!
智能家居电视控制中心©L'MERI
全宅高端智能家居定制解决方案
艾美家居智能系统专注有线+无线融合方式,全面实现全屋家居设备的有效互联互通。
传统手动控制、APP控制、语音控制、智能场景模式控制等无缝融合,真正实现全屋家居智能化。
有了全屋智能家居后——
您无需费力拉动厚重的窗帘
全屋自动感应,您也无需手动操作灯光
手机上轻松管理空调和电器,既方便又安全
一键或语音命令,您可以轻松营造所需氛围
自动清洁环境,实时调节室内温度
让您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想想每次回家灯光、窗帘、电器等一步到位为你呈现一个声色光俱全的舒适场景,让你的家少一些繁琐,多一些从容这才是生活该有的舒适。
未来智能跟非智能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更新。在未来,全屋智能中的各类场景可以通过APP更新下载。获取家庭智慧场景就像手机更换主题一样简单,比如:情人节,结婚纪念日等,声光联动营造浪漫氛围。
智能场景模式控制无缝融合©L'MERI
更舒适、更便捷、更安全的智能家居新生活
多控制:语音指令、人体感应、电视控制中心、手机APP、平板电脑、等;
互通体验,开放包容智能家居生态圈,拥有全场景全屋智能互联体验;
黄金之道:品牌整店输出,一键开店携手共赢;
轻量级云平台,构建新生态;
产品稳定,网关性能优异,损耗极低。;
售后专业的云端服务、远程运维能力,渠道拓展更轻便、更快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想了解更多?
▼▼▼▼▼▼▼▼▼▼▼▼
欢迎您莅临艾美家居智能系统展位
往期推荐
☞聚焦智能照明发展 智者有约——全国智能照明研讨沙龙即将举办
☞国际体育盛会!智能照明为成都大运会增光彩!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2023年第九届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以下简称“CCIS 2023”)明日即将在大理开幕。
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已陆续在北京、杭州、深圳、香港、南京、新加坡、西安和成都成功举办八届。该会议旨在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促进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4场主题报告
11场专题Oral Session
初秋八月
CCIS2023邀您一起通智达“理”
扫码预约直播
12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已在央视网、新浪、百度、CAAI视频号、CAAI抖音号、蔻享学术、大咖说、上直播等多个平台开启直播预约,精彩内容与您云端有约!
央视网
新浪
百度
CAAI视频号
CAAI抖音号
蔻享学术
大咖说
上直播
扫码预约图片直播
日程一览
8月12-13日,2023年第九届IEEE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CCIS 2023)在苍山之麓、洱海之畔的大理成功举办。
本届会议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旨在强化云计算及智能系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术研讨与成果分享。会议在多个网络平台实时直播,得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学者及从业者的广泛,12日上午的开幕式及主报告环节共吸引线上线下161万余人次观看学习。
以会为媒
拓展更广更深的合作机遇
CAAI副理事长刘宏教授、大会主席张学工教授、程序委员会主席王小捷教授为开幕式致辞。CAAI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秘书长、厦门大学王颖教授主持会议。
刘宏教授代表学会向参会嘉宾及观众表示真挚的感谢,期待以会议为契机,与国内外专家学者进一步深化交流互动,拓展更广更深的合作机遇,携手为云计算和智能系统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贡献智慧。张学工教授从会议举办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程序委、组织委及评审们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王小捷教授介绍了会议论文征集、审稿、录用、主要领域分布等情况,并对所有的演讲者及投稿作者们表示了特别感谢。
CAAI副理事长刘宏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张学工教授致辞
程序委员会主席王小捷教授致辞
主持人王颖教授
以会为窗
看见新的理论研究与行业实践
主旨报告环节,四位演讲嘉宾围绕生命科学研究、分布式内核突破、智能金融服务实践、机器学习前沿等话题,为现场及线上观众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深入的见解。
张学工教授以《From Human Ensemble Cell Atlas to Digital Life Systems and AI Precision Medicine》为主题,介绍了第一个人类整体细胞图谱(hECA)和开发单细胞转录组学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实践,提出了数字生命系统的概念,并以用于药物效果预测和虚拟试验的“数据”细胞实验予以验证。
张学工教授
陈开明教授 带来了《Distributional Kernels: an Under-utilized Resource》报告分享,展示了基于内核均值嵌入 (KME) 的分布式内核的最新工作,并对KME的技术挑战、实验成果、未来突破方向和重要作用做了具体解释。
陈开明教授
肖京博士的演讲主题为《AI Empowered Financial Services》,从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组织效率,加固风控体系等维度,介绍了中国平安通过AI赋能金融服务场景、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场景应用。
肖京博士
KC Santosh教授作了《Big Data Issues, No Worries – Active Learning is the Need》主题演讲,分享了何利用主动学习来解决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大数据问题的见解和经验,以及主动学习研究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方向。
KC Santosh教授
以会为擎
推动学术发展与个人发展
会议征稿方面,今年收到262篇有效投稿,最终审稿录用109篇,录用率为41.6%。录用的稿件将由IEEE出版,符合IEEE标准的会议论文可纳入IEEE Xplore数字图书馆。优秀论文将推荐至《清华大学学报(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ICN:Intelligent and Converged Networks等期刊。通过会议征稿和评选,不仅有利于各领域研究者和学习者的交流,推动学术发展,而且有助于发现优秀成果和杰出人才,激发优秀学者的科研激情,助力人才成长进步。
会议期间还同期举办了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群教学研讨会。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相关各界专家,围绕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知识体系和图谱构建、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群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线上-线下实训资源建设和共享、科产教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跨区域虚拟教研室教学协同、大模型给自然语言处理课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新型教材建设等主题展开广泛研讨。
自然语言处理课程群教学研讨会现场
OFweek维科网年度品牌活动
2023智慧光伏与储能展览会
展会时间:8月28日-30日
展会地点:中国·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8号馆
部分展商:晶澳科技、锦浪科技、首航新能源、东方日升、爱士惟、正泰新能、协鑫集成、华晟新能源、环晟光伏、安正普、日托光伏、绿合岛、瑞浦兰钧、拓米洛、碳合时代、福禄克、艾德克斯、瑞能股份、弘正储能......(陆续更新中)
少量展位、会议赞助意向咨询:焦女士 19168597392
展位号:8B41(8号馆)
研华科技
诚邀您莅临于2023年8月28-3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8号馆)举办的2023智慧光伏与储能展览会。
公司简介
研华科技成立于1983年,以“智能地球的推手”作为企业品牌愿景,一直专注于工业物联网、嵌入式物联网及智慧城市三大市场。为迎接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大趋势,研华提出以边缘智能和研华工业云平台为核心的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协助客户伙伴串接产业链。研华业务分布全球28个国家,拥有约8,900名员工,凭借强大的技术服务及营销网络,为客户提供本土化响应的便捷服务。此外,研华积极推进产业伙伴共创,加速AIoT生态圈布建与发展。
产品介绍
01
超微型边缘智能控制器AMAX-5570
AMAX-5570专为机器和设备制造商设计,采⽤⾼性能的 Intel Atom®4核CPU系列处理器和优化的本地扩展槽,适⽤于常规IT和OT应⽤。板载eMMC存储设计最大限度缩小整体尺⼨,可通过mPCIE和M.2B端⼝进⾏扩展,以满⾜进⼀步的存储或⽆线通信需求。可安装额外的Wi-Fi或蜂窝模块,便于将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器。
CAN和EtherCAT总线,满足现场总线和以太网通讯实时传输能力。其可灵活扩展的分布I/O模块适合需要连接感测器或驱动器的用户。此外,隔离设计增强了抗电磁干扰特性。内置CODESYS软件,支持IEC-61131 PLCopen等编程语言,可进行现场编程,实现精准实时控制。
02
模块化边缘智能控制器AMAX-5580
AMAX-5580无缝整合IT和OT,将PLC控制器、PC、网关、运动控制、I/O数据采集、现场总线协议、机器视觉、设备联网等功能高度集成,赋能边缘侧,释放云边协同无限动能。
体积小巧,高度仅10cm,标准DIN导轨安装,大大节省空间。支持多种工业通讯总线和丰富I/O模块扩展,可灵活满足现场多元需求。采用标准PCI Express高速接口和EtherCAT通信协议设计,可实现100μs实时通讯。其高速处理能力、开放性的平台和极可靠的扩展能力,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
03
边缘智能网关ECU-1252
ECU-1252提供多元数据连接方案,支持2xCAN、2xLAN和2xCOM总线、无线、串行等多种方式;支持CODESYS编程,实现设备实时计算控制;内置EdgeLink软件,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实现低代码编译;可搭载VPN,建立安全防御屏障,保护信息安全。支持-40~70℃宽温运行,拥有超强环境抗压力;此外其支持IEC 104协议/61850协议。
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智慧光伏与储能展览会
期待与你相聚【研华科技】
展位号:8B41
展会简介
为推动我国光伏和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企业间的友好交流合作,由OFweek维科网和高维会展主办,维科网光伏和维科网储能共同承办的2023智慧光伏与储能展览会将于2023年8月28-30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8号馆隆重举办。
展会全面汇聚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引领行业风向,深度结合数字经济领域国内外最新技术与智慧能源,合力打造我国智慧能源领域技术交流、洽谈合作、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的重要对接平台,以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为目标!
更多展商、展会新品,
期待8月28-30日与您在深圳会展中心相会!
观众可立即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哟!
欢迎垂询
参展及企业服务:
焦女士Tel:
Email:jiaojiajia@ofweek.com
观众参会:
易女士Tel:
Email:yiguandi@ofweek.com
往期热点推荐
(点击链接阅读)
☞终止重组!光伏跨界者“大撤退”
☞大势所趋?又一硅料巨头净利润下滑
☞晶澳:推动绿色大循环 助力全球碳中和
☞闪耀羊城|大恒能源的“创新密码”
☞对话爱旭数字能源产品总监卢耀
☞再返全球第一!光伏龙头业绩“狂飙”
☞重磅!200亿大型国企拟分拆上市
「维科网光伏」
报料及投稿 editors@ofweek.com
广告及商务合作 焦小姐:、
加入光伏行业交流群
戳“”报名参加2023智慧光伏与储能展览会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为了推进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学术交流,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办的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菁英系列活动(CAA Youth e-Summit,简称 CAA YeS)“机器人学与智能系统”论坛于2023年11月12日于线上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谭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硕研究员担任本次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王睿副研究员、范俊峰副研究员担任本次论坛组织主席。本次论坛有幸邀请了12位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优秀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共同研讨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理论和应用等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论坛主席谭民研究员致开幕词,对本次论坛进行了隆重介绍,并对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的报告题目为“微型磁控连续体机器人及药物跨尺度精准递送”。刘研究员的报告围绕磁控介入导管技术与微纳机器人融合实现跨尺度药物精准输运的问题,介绍了更大空间更高灵活性磁控导管的设计方法、磁控导管位置和姿态的协同控制技术、磁控导管复杂外界磁场的奇异点跳变抑制等,最后以脑胶质瘤体外模型的光动力治疗为对象,展示出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效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庆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智军的报告题目为“自主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李教授的报告从仿生、仿人到人机共融多层次介绍自主机器人与无人系统方面的工作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智军作报告
东南大学教授李新德的报告题目为“机器人场合认知”。李教授的报告针对机器人共融交互服务的问题,从多模态感知与理解的角度,对机器人场合认知方法进行介绍,具体包括步态身份及情绪联合识别、基于文本化语义线索的场所感知、基于多模态融合表达的场所感知、基于知识图谱推理的场所理解等内容。
东南大学教授李新德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伍冬睿的报告题目为“隐私保护的脑机接口”。伍教授的报告针对无创脑机接口解码不精准、安全待探究和隐私易泄露等问题,首先介绍了单用户、封闭场景中精准解码方法;然后介绍了单用户、开放场景中对抗攻击和安全防御方法;最后介绍了多用户、开放场景中隐私保护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伍冬睿作报告
天津大学教授左思洋的报告题目为“面向术中实时病理诊断的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左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团队在柔性手术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柔性手术机器人的刚柔耦合连续体机构与动态感知控制策略,然后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多种诊疗一体化手术机器人。
天津大学教授左思洋作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段海滨的报告题目为“动物智能博弈行为启发的有人/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段教授的报告结合报告人多年有人机对抗和无人机集群自主控制领域的研究认识,从自然界中典型的鸟群/兽群/鱼群等动物的智能行为出发,阐述了从动物智能到有人/无人机集群控制机理和关键技术,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段海滨作报告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方的报告题目是“智能群系统的协同感知与优化决策”。邓教授的报告从协同感知与优化决策两个方面阐述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具体包括跨域多模态协同智能感知,跨平台多源目标检测与定位,大规模资源集群任务调度,分布式多体协作与智能博弈等。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邓方作报告
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金涛的报告题目是“机器人与工业智能”。王教授的报告首先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遇到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方向和主要研究任务,然后重点分析了工业智能在工业机器人发展中的研究与应用,最后介绍了几个融合工业智能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案例。
山东新松工业软件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金涛作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兰旭光的报告题目是“大模型时代机器人自主学习与协同决策”。兰教授的报告首先简要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的现状,然后介绍了在机器人自主学习与多智能体协同决策领域中取得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所提理论与方法在多人游戏、航空与航天等领域上的应用。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兰旭光作报告
深圳大学教授李坚强的报告题目是“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网络协同感知与分析”。李教授的报告介绍了围绕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网络协同感知、协同网络构建以及优化分析决策展开的研究,最后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特种监测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智能监测系统。
深圳大学教授李坚强作报告
同济大学教授汤奇荣的报告题目是“水下载臂无人潜航器受限信息下的群智涌现技术”。汤教授的报告围绕水下受限信息下群智涌现协同作业的问题,介绍了团队在水下载臂潜航器本体结构设计、电控系统设计、水下目标识别、运动轨迹规划、轨迹跟踪控制、集群信息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教授汤奇荣作报告
清华大学教授徐静的报告题目是“机器人精密智能操作及其工业应用”。徐教授的报告针对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存在的“测不准”、“控不精”、“学不快”等挑战,首先介绍了模型学习融合的三维视觉方法,实现了复杂工况条件下精确形貌测量;然后介绍了条纹投影的视觉特征构建方法,实现了大工作空间中的准确位姿控制;最后提出了专家经验驱动的力控决策方法,实现了多接触约束下的高效技能学习。
清华大学教授徐静作报告
END
内容来源 学会秘书处
编辑 曹艺华
责任编辑 叩颖
往期文章
【重要通知】关于征求《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意见的通知
【致谢函】“渝”您相伴,感恩同行——CAC2023致谢函
【明年青岛见】近2500万人次!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圆满落幕!
【CAA新闻】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荣誉称号授予仪式在重庆隆重举行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宣传出版及大赛)
010-62624980(财务)
010-82544541(学术活动)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
中国自动化学会新媒体矩阵
官微
CAA OFFICIAL
会员服务
综合媒体
官网
微博
今日头条
视频平台
B站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学术平台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议
中国自动化大会
知乎
喜欢的话点击在看哟~
11月29日下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系统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宇宁教授、副主任辛斌教授等一行专家莅临时代星光总部考察调研及座谈。
来访期间,在时代星光营销副总陈建的陪同下,一同观摩了战狼低空侦察无人机、战狼空地一体化AI指控系统等产品的演示。演示后,对时代星光办公区进行了实地参观,并针对无人机相关产品进行了交流探讨。
座谈会上,时代星光营销副总陈建向此次到访的专家,介绍了全球首套“战狼S200空天地一体化AI指控系统”的智能化创新技术和“车载式智能无人机系统”在应急救援、国防军事等多方面的解决方案。
专家一行对时代星光在应急救援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高度的赞誉,对“空天地一体化AI指控系统”智能制造的创新突破,表示了赞赏与肯定。同时专家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此次学术交流研讨,瞄准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技术,围绕智能产业与智能系统、产品标准化与工艺可靠性技术、质量可靠性与标准化创新技术体系等内容,学术交流与技术调研相互衔接,内容丰富,视野开阔。
时代星光董事长彭彦平作为专委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将继续秉持共建共享、聚力发展原则,与学会加强合作,与学会并肩前行,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推动智能产业的发展,共赴智能产业新征程!
展商速递
VCAM已确认参展elexcon2024
8月欢迎莅临参观!
目前制造厂车间大部分生产资料已经接入到MES系统中。然而,在回流炉这一环节,我们尚未能够完全关联每一块PCB板的资料。在工业4.0时代,资料的开放完整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回流炉这一环节,我们需要加强对每片PCB板的炉温资料监控。当炉温异常时,需要及时反馈警报资料,并自动停止相应送板操作,以防止大批量不良品的产生。这样的监控和反馈系统可以在大批量生产问题发生前起到预警作用。通过这样的优化和改进,我们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可靠性和质量。
而我们这款炉温实时实监控系统、365天24小时自动监控与追溯,实时显示动态SPC产品工艺制程图及CPK值、氧含量实时监、UPH统计、九宫格实时看板、轨道振动实时监控、热风马达转速监。
PIS主要功能介绍
链速监控、炉温异常报警、SMEMA轨道控制、轨道振动、氧含量监控、热风马达转速监控、进板流控管制
38个点实时炉温温度显示、工艺CPK管控、条码枪管控、RDO数据输出、报警设置
每片PCBA板生成炉温曲线报表
各工艺参数SPC图
回流炉温区温度SPC图、CPK、链速CPK
氧含量监控
轨道振动监控
回流炉热风马达转速监控
九宫格画面展示
三种方式历史数据查询,正数据、异常数据分开查询
根据客户需求实时数据上传MES
另外还可以PIS输出实时RDO值,用户自定义设置采集时间和服务地址。
这款系统的应用将为您的企业带来诸多优势:
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
产品过程质量保证以及可追溯性
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我们深信,这款炉温实时监控智能系统将为您的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和潜力。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和技术支持。
期待与您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