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门票
- 我的展会
- 我的行业
- 网站地图
- 登录/注册
红餐网·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 圆满举办 || CFA出席大会并主持「餐饮出海发展论坛」

中餐出海
🚢 中餐出海全球峰会
打造中餐出海的“达沃斯”论坛
第一届:2025.1.3,第二届:2025.3.31,第三届:2025.8.8,第四届:2025.9.9 新加坡
🚢 CFA全球加盟展
海外招商、品牌全球发布
3月:上海、越南加盟展,5月:印尼加盟展,8月:马来加盟展,9月:新加坡加盟展,10月:印尼加盟展,11月:上海、中东加盟展
🚢 出海大会全国巡回
汇聚出海、全国普及、抱团出海
4月厦门、5月北京、7月印尼、9月青岛、10月杭州……
🚢 出海商业考察
10月27日-11月1日:印尼考察,11月19-26日:中东考察,11月26-30日:马来考察,日本、中美洲、澳洲考察
🚢 企业总部交流
走进品牌,深度了解品牌出海
已走访:老乡鸡、柠季、益海嘉里、MOMOYO、甜啦啦印尼、N多寿司印尼、南洋大师傅印尼、新加坡AFC等
——中餐出海研究院
🌍弘扬中华美食文化
🌍推动中国餐饮全球化
中国餐饮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2025年,中餐出海势头依旧强劲。
从东南亚到全球,从单店试水到规模扩张,一批又一批的中餐品牌正在海外市场开疆拓土,掀起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
然而,对于大多数餐饮企业而言,“走出去”只是第一步,走得好、走得远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第34届HCC餐饮产业博览会)的重磅板块之一,“2025年餐饮出海发展论坛”于9月23日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汇集了餐企创始人高管、法律专家、海外商会会长、全球餐饮SaaS服务商等多位重磅嘉宾,多维度深度解读了餐饮出海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01. 中餐出海的方法论
中餐出海正从“中国味”迈向“全球味”,不仅是品牌的国际化,还是文化融合与商业创新的深度实践。要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论。
对此,朱光玉火锅馆联合创始人、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李荣鑫以分享了朱光玉火锅馆(下文简称为朱光玉)出海的打法。

△ 朱光玉火锅馆联合创始人、海外事业部负责人李荣鑫
02. 中餐出海,法务合规进行时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众多餐饮品牌扬帆出海,驶向充满机遇的广阔蓝海。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法律路径的选择正成为决定出海成败的关键一环。
在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中申连锁外服创始人郭霁看来,2025年是中餐出海的黄金时代。

△ 上海中申律师事务所、中申连锁外服创始人郭霁
03. 餐企如何把握出海节奏和做好关键工作
餐饮企业出海已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把握发展节奏?又有哪些关键环节不容忽视?
刘一手创始人刘梅分享了餐饮品牌出海的打法和思路。
刘一手火锅2000年出海至今已有25年,门店遍及20个国家和地区,在境外开出80余家门店,布局了8000+个底料销售网点。

△刘一手火锅董事长 刘梅
04. 东南亚餐饮现状和发展机会
东南亚已成为中餐出海的首选地,火锅、新茶饮、地方菜等品类百花齐放,市场竞争日益活跃。东南亚餐饮市场的真实发展现状如何?还有哪些发展机会?
对此,印尼中国商会总会旅游饭店专委会会长龙杰,以“东南亚餐饮现状和发展机会”为主题,深度解析了东南亚市场特性与商业机遇。

△ 印尼中国商会总会旅游饭店专委会会长龙杰
05. 大咖论道,中餐出海从本土化生存到全球扩张的破局之道
中餐出海正在告别早期依赖华人市场和单店经营的模式,转向品牌驱动、连锁运营、全球布局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在这一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跨越,成为众多餐饮企业的核心命题。

在这一背景下,在CFA餐连盟创始人、中餐出海研究院秘书长范国寅的主持下,D'PENYETZ集团创始人兼总特许经营人王志汉、睿食拓中国公司副总裁方原、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马来西亚崛企餐饮商学院首席讲师陈泳任、甘棠明善餐饮管理集团副总裁&集团董事陈婷、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以“餐饮出海:从本土化生存到全球化扩张的破局之道”为主题,深入探讨中餐国际化进程中的困境与突围路径。

△ CFA餐连盟 创始人 中餐出海研究院秘书长 范国寅
出海论坛,由CFA餐连盟创始人、中餐出海研究院秘书长范国寅主持。CFA中餐出海平台,帮助未出海的品牌实现出海,帮助已出海的品牌加速全球扩张。

△D'PENYETZ集团创始人兼总特许经营人王志汉
在圆桌论坛上,D'PENYETZ集团创始人兼总特许经营人王志汉直言,中国餐饮品牌出海,不能只瞄准华人市场,也要意识到海外本地消费人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且重要的市场。
因此,一方面要尊重当地文化,另一方面也要真正融入当地。例如,在菜单设计和广告宣传上,必须符合当地的语言习惯。在新加坡,许多中国餐厅仍只使用中文,缺乏英文标识,这是不合适的。
此外,出海开店,还要尊重当地的文化禁忌。比如某些地区不允许卖酒,社交媒体如Facebook的运营也必须使用当地语言。
王志汉还指出,目前很多中国餐厅在新加坡只是“存在”,却没有真正参与本地文化;在澳洲也是如此。而真正的出海,不只是开店,更是文化上的融合与共建。

△睿食拓中国公司副总裁方原
睿食拓中国公司副总裁方原直言,当下是中餐集体出海的高峰期,而成功出海需具备四个条件:
第一是组织。今天的餐饮出海不再是临时派遣一两个人员即可运作,而必须是成体系、成建制的战略性行为,背后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支撑。
第二是营销。受互联网推动,中国餐饮在精细化运营和数字化营销方面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将这些成熟的营销模式复制出海,能显著提升品牌在当地市场的营收表现。
第三是自动化设备。例如农耕记在东南亚的门店,后厨配备高度精密且高效的自动化设备。
第四是数字化系统。出海必须携带完整的数字化系统落地,才能确保运营合规且高效。只有通过系统实时掌握门店运营数据与供应链采购需求,才能实现科学决策。

△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
新加坡First Taste公司总经理&新加坡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周鹏邦指出,餐企进入海外市场主要有三种主流模式:直营连锁加盟、区域连锁加盟、合资企业,不同模式,直接决定供应链该如何本地化或国际化。
周鹏邦表示,过去中餐品牌出海,大多是通过展会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在2020年之前,这种模式是可行的。但现在已经到了2025年,餐企如果寄希望于通过短短几天的展会,解决销售问题,找到当地合作伙伴,可能会变得非常困难。
未来,本地供应链将越来越重要。能否在当地找到生产、加工、合作、代理等环节的合作伙伴,为本地餐饮提供服务,已成为餐企出海的必修课。

△ 马来西亚崛企餐饮商学院首席讲师陈泳任
马来西亚崛企餐饮商学院首席讲师陈泳任表示,中餐出海,首先要做好产品,产品是餐饮业的灵魂,中餐出海做好本土化创新的产品很重要。比如,农耕记用马来当地的峇拉煎辣椒酱去炒菜,在当地就很受欢迎。
其次是营销,餐厅有爆品很重要,关键在于具备让消费者“吃了你、记住你、并愿意传播你”的能力。
第三是“产销人”。首先要有本土的合伙人,比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虽然只有一河之隔,很多人从马来西亚到新加坡开店,以为马来西亚食材很便宜,就直接照搬过去,但实际上找对合伙人,当地采购的价格比进口会更便宜。人才方面,很多餐企出海,都习惯把员工派出去,这很难做成功,员工一定要本土化。
在陈泳任看来,很多品牌在中国是名牌,但在海外市场仍是新品牌,因此做好本地化营销至关重要。

△甘棠明善餐饮管理集团副总裁、集团董事陈婷
甘棠明善餐饮管理集团副总裁&集团董事陈婷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上表示,餐饮企业如果只是打算在海外开一两家店,那么必须想清楚出海的真正目的。
通常情况一下,一个餐饮品牌若真要出海,就必须具备标准化、连锁化的能力,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来支撑这项系统性工作。如果是单打独斗式的尝试,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餐饮品牌出海,一定是建立在强大的组织能力基础之上的。
陈婷表示,探鱼全球出海的宗旨是不变的,就是把好吃、美味、健康、高品质的烤鱼带出国,会保留原汁原味的部分,同时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喜好调整味型。

△ 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
餐企出海,准备到什么程度才能开启全球化之路?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对此总结了三个关键点:
第一,必须建立稳定且标准化的供应链体系。
第二,高度适配的文化共鸣。餐饮品牌出海,不能过度强加自身文化,尤其是那些目标国家可能难以接受的部分。
第三,本土化运营管控。餐企出海后,要逐步培养当地员工,这不仅能提升团队对本地市场的理解,也有助于降低人力与管理成本。
结 语
餐企出海背后,既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推力”,也有全球市场广阔前景的“拉力”,更离不开供应链成熟和政策支持的“助力”。
但出海早已不再是一场简单的模式复制,而是一场涵盖资本运作、人才储备、供应链管理与跨文化运营能力的综合较量。
未来,真正具备全球视野、本地化思维与长期主义战略的企业,方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来自《红餐网》
参考资料:
CFA
举办地区:上海
开闭馆时间:09:00-18:00
举办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展路1099号
展览面积:45000㎡
观众数量:100000
举办周期:1年1届
主办单位:中国饭店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