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展会资讯轨道交通资讯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数字赋能平台建设成效

苏州轨道交通集团数字赋能平台建设成效

来源: 聚展网2023-07-29 13:53:26 577分类: 轨道交通资讯

图片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数字赋能平台建设成效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由规模建设阶段逐步转化成优化发展阶段,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实现内在突破和转型发展的基础。


本文以苏州轨道打造数字赋能平台实践为例,通过将组织和人员、资讯和流程、应用和数据聚合到一个平台,形成组织级端到端的流程优化,打造数字化的内部管理平台,为组织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打好技术基础。将新型的云原生技术架构与敏捷的运营体系相融合,实现战略管理类、运营管控类、工作赋能类、共享服务类、组织管理类、流程管理类等应用全覆盖,为大型组织数字化转型赋能。该平台还提供统一的流程引擎、统一的低代码平台,形成统一的协同应用工厂,助力组织协同管理快速创新与实践,有力支撑苏州轨道交通业务的快速迭代和数字化转型发展。


建设背景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轨道交通”)前身为2002年5月成立的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20年的发展,苏州轨道交通形成包含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及物业管理业务的“五位一体”产业布局,持续为苏州构建安全、快捷、舒适、环保的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贡献力量。

2012年,伴随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苏州轨道交通同步完成第一阶段运营管理相关业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掀开了信息化发展的篇章。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先后完成30多个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了苏州轨道交通从工程规划管理、工程建设管理、企业综合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到资源开发管理等全领域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截至2021年底,苏州累计批复9条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开通运营5条线路,苏州轨道交通总计职工人数达到10000多人。持续的新线并行建设统筹、复杂的线网化运行管理、高效的企业运营管控等对苏州轨道交通现有信息化、数字化系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要求:

1)业务一体化联动:突破现有业务信息系统边界,实现基于业务执行生命周期的数据联动,形成业务状态全过程分析。
2)系统移动化应用:实现业务功能最大化的移动化发起、移动化查阅、移动化处理,全面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产生信息的效率。
3)开发高效化响应:快速响应业务口的业务功能信息化、数字化新需求,即时响应业务部门对业务信息化系统的优化、迭代要求。
4)平台一致化架构:最大化减少异构信息化系统平台,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效率。

苏州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和资源开发业务发展日新月异,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实现更快效率、更高安全、更低成本的运营管控,是“十四五”期间苏州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是“数字苏轨”的核心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


本项目着力于为苏州轨道交通打造一套全新的数字赋能平台,形成基于数字服务平台的数据规范、流程规范、业务规范、开发规范、集成规范等,为苏州轨道交通“十四五”数字化转型升级奠定技术基础。

图片
图1  基于数字赋能平台的功能架构

项目通过“1-1-2-6”建设内容,完成一个全新数字化平台建设,支撑覆盖管理全过程业务的实现;完成一套流程引擎建设,服务于苏州轨道交通全部业务;开展2类业务调整,1类基于全新流程引擎开展业务重构,1类融入全新数字化平台开展业务集成和升级;实现6大全新应用效果,即全入口、全组织、全移动、全流程、全数据、全连接。

图片
图2  “1-1-2-6”建设内容

  • “1”——一个数字化平台,覆盖管理全场景业务
推动苏州轨道交通办公管理一体化,将组织和人员、资讯和流程、应用和数据聚合到一个平台上,形成组织级端到端的流程优化,打造数字化的内部管理平台,为组织全面数字化转型升级打好技术基础。

  • “1”——一套流程引擎,服务于整个苏州轨道交通
通过统一的流程引擎对苏州轨道交通的信息化系统进行“统筹考虑”与“统一规划”,串联多异构业务系统,形成覆盖整个公司的统一的信息化应用架构、数据架构与集成架构。

  • “2”——二大应用群-重构+集成
围绕一个数字化平台(含低代码开发能力)和一套流程引擎基础,梳理苏州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现状和业务实际,具体系统具体分析,对已建应用系统进行重构或优化升级,并融入OCR、AI、大数据等技术,以满足苏州轨道交通各部门管理的需要。

  • 6”——六个全部-全入口、全组织、全移动、全流程、全数据、全连接
全入口:实现全员、全域多端在线,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的应用(低代码平台+应用集成)、统一的消息、统一的待办、统一的检索。
全组织:基于全组织的应用,不是单一序列。应用用户包括一线员工、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到外部组织人员等,实现组织与业务流程全线融合。
全移动:以人为中心的多角色、多场景,实现一个手机、一个APP完成所有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处理。
全流程:统一的BPM串联所有业务事项的审批,流程驱动业务,成为苏轨运营管理的神经网络,帮助苏轨实现科学管理、制度落地。
全数据:融合组织的数据、行为数据以及业务数据,构建企业大数据分析平台,提供数据化效能分析模型及专业BI,提升运营结果,提高组织效率
全连接:对企业内部原有业务系统集成整合,实现异构系统的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


主要建设内容



4.1一体化数字平台


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将新型的云原生技术架构与敏捷的运营体系相融合,实现战略管理类、运营管控类、工作赋能类、共享服务类、组织管理类、流程管理类等应用全覆盖,为大型组织数字化转型赋能。

(1)在基础架构方面

采用最新的云原生、容器化、分布式、微服务的架构理念,和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思想,满足苏州轨道交通对于高并发、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支撑全集团环境下的运营管理与业务创新。

(2)在平台能力方面

通过将一系列应用服务引擎封装为可复用、可扩展的PaaS能力,进而形成“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与连接中台、智能中台、低代码业务定制平台”,打造组织、流程、移动、BI数据等通用能力一体化的统一服务平台。

(3)在应用创新方面

内置aPaaS能力的云端低代码开发平台,并结合大数据与AI智能,帮助企业定制、开发多种类、专业化、场景化的业务应用,成为统一的协同应用工厂,助力组织协同管理快速创新与实践,有力支撑苏州轨道交通业务的快速发展迭代。

(4)在基础服务方面

将组织和人员、资讯和流程、应用和数据聚合到一个平台上,形成组织级端到端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实现现有系统全面集成,完成业务流程全面优化,系统功能重构。一个入口,一个应用端完成全部业务流程操作。实现用户对后台系统无感知应用,全面提升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从而达到业务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实现全业务链数据共享与高效利用,统一主数据,提供规范、准确的基础和业务数据;预置行业通用主数据模式,满足多业务线不同需求。

图片


4.2统一流程引擎平台


通过对苏轨各项业务流程的全面梳理、优化、重构。依托统一流程引擎,打破信息系统间壁垒,实现业务流程在系统应用层面重构。以流程驱动为核心,实现业务端到端全景管理能力。彻底改变跨业务间协同需要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从过去的人找事,到现在的事找人,实现业务流程自动流转,全面提升业务效率。同时到达了业务流程可预估、可分析、可统计、可考核的管理效果。

利用统一流程平台实现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了数据口径。实现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可追溯性。苏州轨道交通通过数据分析指导经营战略、规避经营风险、科学管理考核成为可预见的未来。

(1)与组织结构一体化:流程引擎与组织机构一体化,基于苏州轨道交通的组织中的人、部门、角色进行流程流转及分支条件匹配,并支持兼职兼岗、一人多岗、多维矩阵式组织、小型动态团队工作组等多种组织形态,使得流程运行规则与组织管理规则相结合,构建基于组织结构的流程体系。

(2)流程版本管理:记录流程模板的“进化路程”,提升流程的回溯查看、复用能力

· 流程版本管理,提供自定义流程模板版本、保留历史版本,记录每个版本的流程内容(基础信息、流程、仿真)
· 自定义流程版本:保存流程模板时,可选择覆盖当前版本,或是生成新版本
· 版本管理列表:列表记录每个版本的信息

(3)处理页面自定义封装:流程审批“个性化”封装,深度还原用户的使用习惯

· 提供处理页面自定义封装的能力,为不同的审批人员,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定制符合场景、符合个人使用习惯的审批处理页面
· 基于现有节点动作进行自定义个性化封装,对节点动作从名称,视觉,交互完全实现自定义。

图片

(4)流程预测:智能预测流程审批,掌控审批过程

基于当前表单已有数据,智能预测流程审批过程,包括具体的审批人员、流程审批耗时,为流程中人员更好的掌控、跟踪当前实现提供支撑。


4.3统一低代码平台


通过统一低代码平台建设,业务人员通过简单的可视化拖拽即可快速搭建业务应用,业务功能的建设更贴合业务需求,更高效,更准确。

业务人员可以自建,自用,自管,信息人员不再为打流程,改流程,调界面这种重复性,操作性的工作投入更多时间,可以投入到整体规划,数据架构,数据使用等更高阶的工作中去,大大提升了企业用人效率。

同时,低代码平台的轻量化应用,快速业务构建能力,彻底改变了传统信息系统建设的局限,实现了需要什么就建设什么,用多少功能就建设多少功能。不再因为部分业务需求而购置庞大的业务系统,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低代码平台快速业务搭建,响应速度比过去更快的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

(1)灵活的业务应用定制能力

平台具备八大设计引擎:组织模型、表单、流程、业务关系、报表、业务规则(计算公式)、门户、权限,通过“数据定义+业务规则+应用封装”三步骤,即可搭建各类业务应用。让以前必须要用代码开发的业务定制,变成业务人员通过一体化、可视化的业务设计器。

图片

(2)协同业务应用的一体化封装能力

平台为设计者提供一体化设计器。统一了设计要素、入口和工具,让设计的过程和思维更符合设计者习惯和建模思维。围绕业务应用构建模型,至顶而下、先总后分,逐层细化设计。并完成从底层基础数据,业务逻辑定义,到界面封装的三层分级模型配置。系统化、高效、清晰地完成业务应用的设计制作。


(3)开发一次多终端适配能力

统一低代码平台支持PC浏览器及APP使用的同时,还支持钉钉、企业微信等平台的集成。通过平台配置业务应用,动态生成源码包,在钉钉、企业微信发布,即可拥有移动端具备的所有核心业务能力。

目前,苏轨集团业务人员使用统一低代码平台,完成了建管平台、廉政档案、委外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软件运维管理等系统上百个功能的重构,开发时长缩短了70%,大大降低了软件系统开发成本。

 
图片

4.4全面移动化应用


通过全面的业务移动化推进,实现苏州轨道交通信息化业务的高效运行,解决了原有系统的移动端未能全覆盖的问题:部分业务应用功能不全,需要移动端和PC端交替操作;一项业务移动端操作一步,下一步还要在打开电脑;需安装多个APP,操作一步需要退出一个APP,再打开另一个APP等。

通过本次移动端应用的建设,实现了应用的全面映射,真正实现了一个移动端,一个APP,解决业务、办公全面需求,不用反复登录、操作。同时对用户界面进行优化,提升用户体验。真正实现了办公、业务移动化,彻底打破传统办公的物理局限。

图片



建设成效


5.1两大突破


    • 视角突破:以数字化、平台化视角审视,规划企业数字化蓝图,基于全新技术架构的统一平台,实现可以快速构建应用,具备统一集成能力,移动化能力。为实现“十四五”规划中全面数字化的构想迈出坚实的一步。
    • 建设瓶颈突破:规避重复构建单体系统,建设越多,后期整合、优化、重构越难的问题。随着低代码平台跟苏轨业务体系的进一步结合、原子化组件、能力的进一步积累,项目的人力成本有望降低到传统模式的50%,进而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利润。


5.2全面赋能


数字赋能平台能力构建:咨询、流程、应用、数据统一。让员工无论PC端、移动端,通过一个平台就可以完成日常工作,集团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握集团合同、运营等关键信息。赋能相关业务部门,基于数字赋能平台下,流程引擎、移动引擎、低代码等能力,能够基于统一平台,独立构建应用,并支持分级分权的运维管理。

(1)在功能、场景、数据层面上实现一体化

改变集团层级多、分工细,流程繁琐、跨部门协作困难、数据割裂的问题。在功能、场景、数据等层面实现一体化覆盖。将人、财、物、项集约化管控,以更轻量化、更灵活的方式支撑日新月异的管理需求;又能够整合企业内部系统零散的业务模块,解决数据孤岛的割裂状态,提升数据的同步性、完整性,提升数据安全水平。

突破了传统烟囱式IT架构壁垒,全面兼容单位多个现有业务系统,并将接入数据范围扩大至集团中台,同时通过AI、IoT技术的调用加速数据资产在企业中的联动应用,增加企业数据应用价值。并将业务应用可视化、模块化、可配置化。通过低代码平台的底层技术架构和智能化引擎全面支撑数据融合、业务融合、管理融合,实现了项目集中化、共享化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2)符合国产化信创要求

“国产替代、自主可控”成为国企信息化转型的首要目标。数字赋能平台经过多个国产化产品兼容验证,能够适配华为鲲鹏、麒麟、主流云平台等全面国产化的软硬件生态,并通过构建三个层次安全机制(即IaaS层安全、PaaS层安全、应用层安全),让低代码平台开发出来的应用天然具备三个安全屏障。

(3)实现企业知识和软件资产的沉淀

传统开发模式下,行业知识的沉淀都存在于数百万行代码以及开发人员的大脑中,员工的离职、更换供应商让资产的流失风险变高。低代码模式,让行业知识和软件设计,变得可视化、变得可读,员工的流动和供应商的更替对这部分资产的影响度降低。低代码平台提供了对软件应用、模版、模块、组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使用时间越长、越深入,效率越高,软件资产沉淀越多。

数字化浪潮下,轨道交通行业该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审视、归化数字化建设,才是符合行业、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符合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的数字化全局视角要打破一个集团局限性,立足于全产业链、全生态的数字化建设,将产业链的上下游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打破信息化时代的管理边界,提升产业链管控能力,打赢未来“战争”,实现轨道交通的全面数字化。

苏州轨道交通将紧抓数字社会新模式、新业态的全新机遇,走出符合行业及企业自身发展的数字化建设之路:以管理数字化起步,业务数字化、服务数字化逐步推进,打造行业数字化管理典范。

热门文章推荐:

超百万字!超500个图表!覆盖全产业链!《202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202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中标企业风云榜全部榜单揭晓!

2022-2023新增开工重要数据!1224.96公里!17803.14亿元!市域铁路2057.82公里!9148.64亿元!

干货!34座城市!2175.63公里!15496.4亿元!

轨道集团高层领导调整梳理(5月25日更新)

推荐:“十四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展望

您想要的轨交信息,这里都有!

来源:城市轨道信息化、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参考资料:

undefined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轨道交通行业展会
德国柏林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6.09.22-09.25
InnoTrans Berlin
深圳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11.14-11.16
深圳轨道交通展
印尼国际铁路、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07.29-07.31
Railwaytech Indonesia
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09.18-09.20
MetroTrans
泰国曼谷铁路及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6.05.06-05.07
Asia Pacific Rail
澳洲澳大利亚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11.25-11.28
AusRAIL PLUS
俄罗斯圣彼得堡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08.28-08.31
PRO//Motion Expo
中国株洲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11.07-11.09
株洲轨博会
韩国釜山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06.18-06.21
RailLog Korea
英国轨道交通展览会
2025.05.13-05.15
RAILTEX

轨道交通行业资讯

广州轨道展2025展位图与展位价格

广州轨道展2025展位图与展位价格

2025-08-03 17:27:5458

随着广州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展览会-橙展的临近,为了帮助轨道交通行业参展商顺利预订展位,聚展网特提供一份详尽的展位预订指南。 广州轨道展展位类型及价格 标准展位:提供基本的展位设施,包括展板、展桌、椅子、...
  • icon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客服
  • icon我的
  • icon门票
  • 展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