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小织
天门纺机总经理 焦伦进:
天门纺机的核心工作就是创新,把并条做精,把企业做强。重点推进三个方面创新:首先,技术改造创新,目前企业在数转智改工作方面已经累计投入1亿多,实现高效管理;其次;产品开发创新,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每个时期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创新点。自调匀整设备,目前市场占有率高,下游需求大。天门纺机倡导并条工序全自调匀整,目前在包括安徽华茂在内的多个企业推进,客户产品质量提升明显。今年展会,我们会推出全新机型。
疫情三年,天门纺机仍旧一年一个台阶地发展。上半年,公司销售了1077台,销售额和数量均较去年同期有增长。第三,生态理念的创新。着力打造市场生态,包括对上游供应商,从不欠款,供应商对企业充满信心,并参与企业的产品创新。此外,对于下游客户,部分大小平等、全方面服务,再者,对于同业者,秉持共生共赢,与同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金轮针布总经理 黄宏兵:
企业自身调整步伐加快,积极转变思想,锁定“大而强,富而美”的公司发展理念,加大投入,打破此前认为的针布产品市场的天花板。今年1-8月,公司业绩与去年相比略有增长,高端产品表现较好。对于未来发展,一方面,以技术进步为重点,调整研究方向,从材料、工艺、设计研究,加入了包括力学、声学等在内的研究,加大投入。同时,在产品种类方面,加大多元化创新,增加品种。此外,企业在推进质量提升计划,把客户满意度作为提升重点。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中国纺机的量增在全球仍有空间,我们要动脑筋,越困难越要向前;第二,产品技术提升。有好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希望协会能够利用资源,加大行业交流,加大国际先进人才的引入。
安徽日发总经理 李子军:
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是行业面对的历史上市场行情的高峰期,因此,后续的市场有所下滑也是可以预见的。但是,行业仍有亮点,包括蜡染布、手套纱等等。安徽日发今年上半年的数据略有下降,但到8月底,已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计到年底会较上年略有增长。从宏观形势看,高增长不可持续,作为纺纱设备企业,我们必须练内功,保持稳健发展。为此,公司采取了一些措施,在产品技术方面,提高核心零部件的精度,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此外,围绕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加大技术改造,包括气流纺生产线的改造,梳棉机生产线的提升以及零配件生产线的增加。第三,围绕细分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包括针对再生、大化纤以及毛纺等领域,围绕不同工艺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改进和创新。围绕行业智造发展大势,日发持续加速推进。从去年开始,物联网模块已经成为转杯纺的标配,未来,还会标配落纱小车,目前已在客户中试。
重庆金猫董事长 杨崇明:
当前大家认为形势不好,但这样的状况可能还会继续。但是,这样的形势我们经历过无数次,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常态,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精英。我们纺织行业的、纺机行业的韧性很强。
形势好的时候,我们抓住机遇搞规模、搞量增;形势不好的时候,也有机遇,比如提升自身,搞技术创新,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技术上去了,附加值和市场都会有。虽然国内纺纱产能总体规模缩小了,但产能基本稳定。说明纺机技术发展水平提高了,与之配套的纺机专件器材的水平也实现了大发展、大提高,接近、达到,甚至超越国际水平的产品我们都有。其实,有些纺织企业的改造,只是换了器材就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虽然我们现在的产品卖得少了,但是利润提高了,这是好事。对于行业企业而言,同行,要竞争,但不要过度竞争,不要打价格战,最后是中国纺机自己伤元气。把产品做好才是王道。
锦峰纺机总经理 戴羡磊:
从全球纺纱机械数据分析,看到了虽然中国纱锭交货量在下降,但是全球范围内仍在上升,因此,放眼全球我们的企业仍很多机会。这两年,锦峰提出了“服务全球,百年锦峰”的发展愿景,若想把企业做大,就不能把视线停留在国内,要出去。走出去要靠优秀的产品技术,因为,客户一定会用德国、意大利等企业的产品水平来要求我们。就行业存量来说,目前的状况不用于以前,现在企业都需要自动化。这就能够避免其他国家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优势。为了适应自动化,必须要让产品拥有高稳定性和高质量。上半年,锦峰的业绩有15%的提升,主机配套基本稳定,给下游企业做技改实现了很大增长。当低端产能转移出去,留下的都是高端的企业,对于下游企业的高端化和差异化,我们所做的就是绑定客户,跟他们一起做研发,为客户创新赋能。
无锡二橡胶副总工程师 邵焕: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纺织机械的不断进步,以及纺纱工艺的不断更新,对器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纺纱机械智能自动化、高速化;工序流程高效化;新型紧密纺、赛络纺、涡流纺、重锭量大牵伸纺纱工艺及适纺品种多样、差异化。它们无一不对胶辊胶圈的性能、质量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加快了新产品开发的节奏,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发出了新一代胶辊胶圈,如差别化抗压变胶辊、重定量大牵伸胶辊胶圈、涡流纺胶辊和高速工艺相适应的胶辊胶圈等等,及时满足了纺织企业的需求,抢占了市场。我们还在进一步研发新一代的胶辊胶圈,力争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主要应体现出提升更好的握持性能、更强的适纺性能、更长的使用寿命、有利于环境保护。目前,招工难,用工成本快速增长是困扰企业的重大难题,而提高员工收入和福利也是企业的责任。因此,唯一可行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通过技术改造、提高工效、改善工作环境。
经纬智能副总经理 田克勤:
今年以来,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下游纺织企业的市场信心依然不足,纺机市场形势较为严峻,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作为纺机企业,我们战略上要保持积极,战术上还是稳中求进。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经纬智能聚焦技术突破,超高速纺纱、分段式牵伸、细纱机多轴控制等技术均取得了重大发展,部分技术应用到产品中;聚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在线监测技术、远程运维等云端智能生产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一步,公司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精准定位产品发展战略,提高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青岛宏大总经理 王丽霞:
设备企业具有与纺织企业不同的特点,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将产品做好,市场上肯定能有我们一席之地。当前市场形势越不好,越需要努力提升技改,青岛宏大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做技改项目,并不断加紧生产设备自动化改造的步伐,减少用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一方面减少人为差异造成的质量波动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分会建议,希望依托协会资源和国际影响力,带着更多装备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深耕国外市场。
顾平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如今设备的创新发展越来越受到,装备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大大提高行业生产效率,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的重要支撑。他还就涡流纺市场和相关装备技术信息同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并建议企业给予更多。
近年来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纺机企业在“双循环那个也”下,积极布局两个市场,中国纺机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也将不断提升。
广告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纺织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