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展会资讯景观园林资讯独家详解 | 2023年IFLA世界大会学生设计竞赛应用研究类获奖作品

独家详解 | 2023年IFLA世界大会学生设计竞赛应用研究类获奖作品

来源: 聚展网2023-11-26 21:35:58 1207分类: 景观园林资讯


2023年9月29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学生设计竞赛(IFLA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颁奖仪式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颁奖典礼由乔莫肯雅塔大学的卡洛琳·万扎(Caroline Wanza)教授与瑞典大学的麦琳娜·凯琳(Maria Kylin)教授联合主持,本次竞赛共分为风景园林规划(Landscape Planning)、风景园林设计(Landscape Design)和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三个大类,共计公布IFLA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共10名。其中应用研究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仅有一组获奖作评。

图片

本次IFLA学生设计竞赛的主题是“立足本地-全球思维”。此次竞赛旨在强调通过针对不同地方情况的本土解决方案来应对全球挑战的建议,倡导将传统的景观方法与不同专业领域的工具、知识和概念进行交叉交流的机会。

本刊特整理本届IFLA学生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的评审团评语及设计思路,以供广大学子交流学习。




应用研究类一等奖

图片

作品名称:Blue-Green Space Copes With Visible And Invisible Water Disasters

参赛学生:刘思瑶、赖月、孙慧怡、李炫颖、王源

指导老师:戈晓宇,姚朋

获奖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图片
图片


应用研究思维框架


研究场地——河北省(秦皇岛)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园区,位于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栖云山片区内,属于典型的半湿润地区气候。


  • 2016年之前:水安全风险

在2016年园区建设前,降雨时栖云山片区的地表径流会给场地及周边居民带来洪涝风险与隐患。

图片


  • 2017年—2018年:水安全体系构建

在园博会的建设期,设计团队构建了面向山体和城市的海绵体系,依托《基于水安全目标的城市绿地水体设计方法研究——以第二届河北省园林博览会(秦皇岛)园区为例》的研究成果,量化了场地内海绵体系在水安全层面的贡献。


  • 2018年—2019年:水安全与水景观协同研究

建设完成后,对场地建设前后的径流量进行了模拟和模型校核,依托《Effects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 (Water Systems of the Park) on Stormwater Runoff in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s Based on Dual-Model (SWMM and MIKE21) Simulations》的研究成果,发现LlD设施可以降低山区降雨径流的峰值流量、延迟峰值时间、降低出流量和出流量比。场地内部水景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自然汇水形成景观。

图片


图片


  • 2019年—2021年:水景观、水安全与用地、成本的多目标优化

依托《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 in Shallow Mountainous Area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s》研究成果,采用遗传算法二代对LID设施的布局方案进行多目标优化,以建设成本、建设面积和径流消减率三者作为优化目标,对多类LID设施的面积进行优化,分析得出在建设成本、建设面积和径流峰值消减率三种目标下的LID布局优化方案。

图片


图片


  • 2021年—2022年:水生态风险识别、评估与优化

养护管理时的农药喷洒,会在降雨时被冲刷,随地表径流流入人工湖并对水生态及游客人体健康、下游的村庄用水造成生态威胁。

图片
图片
图片

依托《Transport model simulation prediction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pyrethroid insecticides in urban artificial lakes caused by rainfall: A case study of Cloud Mountain Park in subhumid climate zone》的研究,发现人工湖中农药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值低于危害值,但其对水生生物有很高的生态风险。

图片


  • 应用研究方案策略生成

Reset策略:结合水安全研究结论得出的最佳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布局和选择。

图片


Restore策略:结合水污染研究结论得出的农药对水生态有很高的危害。设计减少需要喷洒农药的景观树种选择,多选择乡土树种;以土壤降解为载体,以低影响开发体系为依托消减农药污染;通过投放微生物净化水质,营造近自然的山水城园生态系统。

图片
图片


Regenerate策略:以生态系统保护为主的公园建设新模式也带来公园景观性弱和公园活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七种生境要素和五类使用人群,引入基础和娱乐体验两大类需求,20种生活场景策划,提升公园活力。

图片

图片


最终构建从山到水的生态系统,实现从城乡到公园的活力再生。

图片




应用研究类二等奖

图片

作品名称:“Healing The Permafrost”

参赛学生:朱炜茜,田襄齐,焦瑞,侯嫣然

指导老师:刘鑫,任军瑶,庄新琪

获奖学校: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图片


图片


  • 应用研究思维框架

图片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俄罗斯永久冻土日益消融,若不对其加以适当的人为干预,预计2100年俄罗斯的永久冻土将会消失殆尽。这对当地的土著居民而言无异于是灭顶之灾,同时对全人类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风险。

图片


俄罗斯乌拉尔山脉的西北地区不仅是俄罗斯最大驯鹿放牧区,同时有一群历史悠久的土著居民——涅涅茨人。然而永久冻土的加速融化严重影响了他们与驯鹿的生存环境,牧民与驯鹿曾经明确的迁徙路线逐渐消失。

图片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永久冻土融化最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密林区,高大林木在雪地上投射阴影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同时科学家利用卫星图比较了被驯鹿群啃食和未啃食的地块,发现被啃食的苔原或灌木丛能够反射更多的太阳光,其效果足以减慢冻土的融化。这为我们后续的策略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图片


图片


基于相关文献中记载的驯鹿与牧民大致迁徙方向及区域,结合对区域附近大范围内的驯鹿分布密度、营地数量以及草场分布等多种资源分析,我们最终确定规划区域的范围。同时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和GIS数据分析,明确该场地中包含三种不同类型的冻土(分别为:孤立型永久冻土、不连续型永久冻土以及连续型永久冻土)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冻土存在不同的问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规划通过构建牧民、政府以及游客三方路网,建立永久冻土冻融保护系统的弹性策略。通过恢复并改良的迁徙路线串联起三种类型的永久冻土,分类施策,解决各类永久冻土的现状问题,最大程度地减缓规划区域的永久冻土融化。我们从路网系统中选出三个代表三种不同类型永久冻土区域的节点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平面设计与策略落位。



节点一位于孤立型永久冻土分布区域,其特点为密林较多。针对冻土融化造成下陷进而演变为沼泽的问题,提出“稳固+引导”策略。

施策方:政府、牧民

由政府安装稳树固土的三角框架,稳定沼泽边缘树木,帮助树木根系逐渐恢复固土能力,从根源上减少沼泽流体的形成。同时由牧民有组织地引导驯鹿进入森林啃食灌木,被啃食的地块能够反射更多的太阳光,以减缓冻土的融化。另外我们为牧民设计便携式防沉浮板,以此帮助他们和驯鹿安全地穿过小面积沼泽区域。



节点二位于不连续型永久冻土分布区域,其特点为树林稀疏、苔草分布较多。针对这里的永久冻土缺水问题,提出构建鱼鳞坑蓄水系统

施策方:政府、牧民、游客

首先,由政府进行为期一年的该系统的鱼鳞坑主体建设。随后,第二年由牧民依据政府所提供的当地保肥耐旱的植物进行种植,提高该地区的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并在每次迁徙到达后逐渐减少适度干预,从而汇聚为稳定成熟的植物群落。鼓励游客拍摄并记录四时所展现的植物景观,并上传至当地旅游网站,由政府收集整理为该地的植物演变图鉴,制成富有当地特色的图册进行宣传科普。



节点三位于连续型永久冻土分布区域,其特点为主要分布苔原、少量灌木、零星乔木,位置接近迁徙终点。针对冻土存在的苔原退化问题,提出苔草种植修复策略

施策方:牧民、游客

根据场地苔原分布情况,我们将场地划分为苔原未退化区域和苔原已退化区域。在苔原未退化区域牧民仍可进行合理的驯鹿放牧,同时在此设立驯鹿牧民之家,便于牧民在靠近迁徙终点人流来往密集时进行贸易往来;在苔原已退化区,设计苔原修复共建app,游客可通过低碳能量的积累选择当地植物,由当地牧民进行种植,修复苔原,提升区域的生态弹性,进而减缓永久冻土融化。


上图为针对不同地块分类施策后的效果愿景。




应用研究类三等奖

作品名称:“All-Class Green Sharing Guide”

参赛学生:张驰、胡坤宁、李萌烁、孙千翔、李东霖

指导老师:李雄,李方正

获奖学校:北京林业大学


作品简介:

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在全球范围都十分严重,城市化研究在西方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话题。有学者对各国的城市化水平和相应研究数量做了统计,中国的城市化现象也应得到。而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深圳,因为深圳的人口流失率是全国最高的。

城市化的重要问题集中在城市中原先低收入阶层居住的社区被中高收入阶层移入所取代。


这次IFLA的子主题为“不让任何人掉队”,我们选取深圳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区——南山区和福田区,通过绿色城市化相关分析研究,为更加公平的绿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让弱势群体享受绿色资源和环境权益而不掉队。

在技术路线和分析部分,采取多种分析模型和多源数据量化城市化水平和绿地。


首先分别选择六个代理指标评估城市化水平和绿地供给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


接着使用多变量回归模型衡量各个绿地指标对城市化水平的关联强度,发现对城市化进程有明显影响作用的因子,最后使用双变量局部莫兰指数将研究区域根据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绿地供给水平的高低分为四种空间聚类。


针对不同区域的城市化程度和绿地建设情况,本规划将区域划分为四种类型进行战略研究,即:高城市化高绿地区、高城市化低绿地区、低城市化高绿地区和低城市化低绿地区。


在城市化程度低、绿化程度低的地区,首先建设两条有效的廊道,分别通往高缓和绿地和高密度城区。然后,我们在这一区域设置两类绿色设施。第一类旨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因绿地建设而对房价造成的影响。第二类旨在降低生活成本,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全方位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在高度城市化、低绿化水平区域,建造功能集成的模块化的“社区功能急救包”空间解决生活服务设施短缺问题;置入垂直微花园、社区感官花园等绿色插件以使居民更好地获得和享用绿色;将旧建筑走廊改造成具有集市、休闲运动、艺术展览等多功能绿色通道以应对、缓和城市化带来的人群社交隔离问题。


在城市化程度低、绿化程度高的地区,首先要通过建设非正式绿地来缓解集中式绿地带来的城市化。此外,建立郊外地区的生态保护战略,以解决潜在的人口膨胀危机。由于城市的高绿量,未来的城市绿地建设应响应城市间隙士绅化的趋势。


在城市化与绿化程度高的地区,建立碳信用积分统计平台,促进市民采取更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开放绿色空间边界,举办长期或短期的活动,使更多的人愿意来使用这些绿色空间。最后在绿色空间内设置共享活动,例如自然教育、每月主题活动、体育活动及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在城市中设置上述四大策略,城市边缘的绿地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拥挤的城市当中,达到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多种效益。


在城市中所有区域的人们都有机会接触到绿色空间或参与到绿色活动中,形成更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获得一丝心灵的慰藉。


供稿:刘思瑶 朱炜茜 张驰 李东霖

审核:李雄 戈晓宇 刘鑫

微信编辑 李梓瑜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参考资料:

undefined

声明: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聚展网

景观园林行业资讯

2025上海园林景观展门票怎么买 购买方式

2025上海园林景观展门票怎么买 购买方式

2025-02-04 18:01:2558

备受期待的2025上海园林景观展将于2025.06.01-06.01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为景观园林业界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平台,让11500名参与者能够洞察行业趋势、探索最新技术。目前线上预定门...
  • icon电话
    展位咨询:0571-88683357
    观众咨询:0571-88611413
  • icon客服
  • icon我的
  • icon门票
  • 展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