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松林介绍了海水鱼类生物技术与种业发展信息,他表示,一些新的分子育种技术,比如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和遗传性别鉴定技术、抗病基因组选择技术、抗病育种基因芯片以及基因组编辑技术等在海水鱼上都实现了突破;运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性别筛选,培育出半滑舌鳎高雌苗种,让养殖生长速度快2~4倍,可大幅度提升养殖效益。
西南大学教授王德寿表示,种质资源退化、体色单一、病害频发、全雄苗种依赖激素诱导等,成为制约罗非鱼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当前,运用多组学数据、结合基因编辑技术,解析罗非鱼优良性状的遗传基础,有望实现性别、生长与体色等性状的人工控制,培育更多优良新品种。
“草鱼是全球产量最高的水产物种,2022年,全球草鱼产量615万吨,我国草鱼产量590.5万吨,占全球草鱼产量的96%。”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李家乐带来了优质速生草鱼新品种设计与培育的相关消息,他表示,由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草鱼新品系,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亩产量提高20%以上,或将成为我国第一个草鱼新品种。
“无肌间刺性状选育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也是水产养殖动物遗传育种最重要的选育方向之一。”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高泽霞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的基因,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鱼刺基因表达,并就此申请了鱼刺研究中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作为优质的淡水虾,2022年,罗氏沼虾在我国的养殖产量近18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0%,广东是罗氏沼虾养殖产量最大的省份。江苏数丰水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梁透露,通过不断引进优良种质资源,构建了种源丰富的育种中心开展良种选育,企业实现了供苗15.6亿尾,业内排名第一。
由于庞大的体型和丰富的脂肪含量,蓝鳍金枪鱼又被誉为鱼类界的“劳斯莱斯”和“刺身之王”。作为世界闻名的顶级水产品,科研界聚焦南方蓝鳍金枪鱼人工繁殖和孵化技术,探索解决金枪鱼人工繁育。会上,澳大利亚菲林德斯大学教授秦建光也带来了相关的研究进展。
参考资料: